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师生素养提升的助燃器

作者:孙杰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29 阅读量:0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小学学科实践活动是学科常规课的延续和必要补充,是解决知识和能力脱节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孩子亲近自然,瞭望更广阔的世界。

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变化、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学科实践活动让师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互促者,共同经历、彼此滋养。

一、抓住了一个根本——实践活动

所有的探索,都从追问开始;所有的追问,都以实践回应。学科实践活动从字面上看,“实践”便是其主要原则之一。所以这种类型的课,功夫应该在课外,实践是根本。

比如:《名人经典语文课》中,著名作家阿来凭借渊博的自然知识和对丽江的深度了解,将课堂模拟成一场“观察游记”,孩子们一路仔细观察花草树木,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观察日记”展现出由内而生的文化自信。可以说,学科实践活动拓宽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实现了“两个提升”——教师提升、学生提升

一是学科实践活动成为教师提升的助燃器。

首先,提升了教师整合学科知识的能力和素养。学科实践活动除了要突出实践性之外,还要强调综合性。横向看要重学科整合,与生活结合,纵向看要树立大教学观,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力量,关注知识背后的文化与精神。所以,学科实践活动引领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增强了教师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的能力。

其次,对提升教师探究和研发意识及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科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推进过程中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课程,重新组合教学内容,重新考虑学习方式,开发一种更接近学习本质的教学方式。

二是学生提升。

学科实践活动过程具有自主、合作、挑战、实践等特性,活动方式与手段也具有多样性和整合性。

首先,真正放开了学生的手脚。学科实践活动不只是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走出课堂,到校园、社区、社会上去“寻求答案”,而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采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

其次,真正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到课堂中,落实到课程里。学科实践活动通常是以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接受任务后自行拟定计划,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探究活动,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特别是活动成果的交流环节,学生评价和判断的不是谁的成果更多、更好,而是要让学生在倾听、分享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交流感受、产生共鸣。交流内容不仅包括体会、日记、简报、手工制品、建议、影像资料等,更应该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方式不是单一输出型,而是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反思的过程,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

三、完成了“三个转变”——教学观念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育人评价的转变

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科实践活动让教学不再是“我说你听、我做你看”的灌输模式,而是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二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话语权。学生真正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学为用而生”“知行合一”的目的。

首先,推动了个体“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进程。学科实践活动主题符合学情、拓展文本、顺应时代,它以“实践体验”为基本原则,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要经历调查、访问、测量、编辑、报告、绘画、PPT制作等一系列丰富的体验,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的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学生在各种体验、各种实践中提升了解决问题、与人交往等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引发由内而生的文化自信。

其次,让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地开花。学科实践活动以学习者切身实践体验为基本特征,这种在真实情境中、真实社会环境中学习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习回归了本来的面目,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三是育人评价的转变。学科实践活动对师生的评价不是单一直线型,而是立体多样化,主要从参与态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社会实践与交往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使评价从源头和根本上回应人的全面发展。

今天的教师要为“未来的中国”而教,让课程学习具有未来意义。就让我们做自觉的教育学习者、主动的教育实践者、创新的教育探索者,依教育所是,达自然而然之境,和学生一起,展开生命,不断成长。

(作者系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