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不等于“控制” ——老师要从三方面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作者:窦玉贵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3-30 阅读量:0

作为父母和老师,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心里想的是“我为你好”,但行动上往往把管教等同于控制,即“听我的没错”。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不仅没有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反而阻碍了孩子发展。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发现,“控制系父母和老师”是众多青少年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从根本上抑制“控制系父母和老师”的焦虑,才能真正为孩子减负。心理学上把父母的控制行为分为两种类型——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行为控制是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硬性要求”,制定各种纪律规则,要求孩子遵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心理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语言表达、依恋关系等进行操纵与控制。复旦大学丁敬耘教授把父母对孩子心理控制的主要表现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否定情感。是指否定孩子的情绪表达。如孩子说班级哪个同学闹矛盾,不喜欢哪门学科或某位老师,或者说考试没考好心情很不好时,家长不问原因,马上否定孩子的情绪,说“小孩子知道啥”“看看怎么样?我说你多少次了?”“平时都不认真学习,考试当然考不好啦!”等等,或是直接让孩子怎么怎么做。

2.限制语言表达。指家长经常在孩子说话时打断,不让孩子把话说完;或者孩子在和父母说话时父母敷衍了事,不愿意或不专心听孩子表达;再或者是孩子和父母说话时,父母边和别人聊天或者给别人打电话,不能静心、专注听孩子说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孩子语言表达。

3.人身攻击。是指家长言语批评孩子,用“你太笨了”“你就是懒”“就没有和你这么蠢的了”等等之类的话打击孩子,给孩子人格上定性评价。

4.爱的收回。就是说把“爱”当作一种交换,或者说“爱”是有条件的。如果孩子不听话或者考试没考好,家长就对孩子大喊大叫,或直接说“不喜欢你了”“再这样就别说是我儿子(女儿)”“再晚就别回这个家了”等之类的话。以上家长的心理控制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样,在学校,一些教师也会对学生进行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学生心理控制的行为与父母对孩子心理控制行为极为相似。比如,孩子被欺负受委屈不听倾诉,直接说“你肯定也有问题,要不怎么就会欺负你?”“同学间有点儿摩擦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或者不听学生解释直接惩罚;学生没考好,不问青红皂白就直接说“又没努力吧?”;当学生遇到情感方面的情绪时,老师当即说“学生就应该学习,年纪轻轻知道啥!”“别大惊小怪的,好好学习得了”等等,老师不听学生表达心声,不关注学生情绪或否定学生情绪,直接要求听话和服从,使用诸如“按照我说的去做”之类的言词来管教。

另外,就学生犯错特别是经常犯错的学生,部分老师就容易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随意给学生贴标签,“一看你就好调皮捣蛋”“咱班除了你别人干不出这事儿”“你要考试及格了才怪”“你是个榆木疙瘩脑袋”,或者有时干脆说“我可没有你这样的学生”“出去别说是我学生”……对孩子缺乏尊重和同理心,不能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或问题,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以“为你好”的名义不尊重孩子的隐私、人格,不接纳学生情绪,对学生加以控制,然而结果就像手中的沙一样,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对学生控制得越紧,结果越容易适得其反。

老师的严格控制,会导致学生出现以下三种情形:一部分学生会表现为“顺从”,学生被压制,成了“温顺的小绵羊”,变得窝窝囊囊,遇事没有主见。另一部分学生会表现为“对抗”,通常发生在青春叛逆期,学生跟教师对着干,即使学生心里明知道老师说的是对的,但是为了对抗,偏反其道行之。正所谓你往东我偏往西,你让打狗我偏去撵鸡,致使教师管教不住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为介于中间状态的“两面派”。学生既不想对抗,也不想服从,于是变成了两面派,当着教师面是一套,背着教师又是另外一套。这三种表现都是非自主的,都是针对教师的控制“政策”出现的“对策”,但是无论是哪种表现,都会给学生的发展和师生关系带来阻碍甚至是伤害。因此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增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1.健全制度,管有尺度。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尤其是新接一个班级,对学生要有严格的要求,有管理的尺度,健全完善班级管理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奖惩方法,形成良好的班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暂且不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然学生会没规没矩。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生活、学习、纪律、卫生等进行集体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把握方向,明确任务,给出一定的底线标准,严格不严苛,和善而坚定,使管理有尺度,避免学生产生恐惧、游离、抗拒等心理,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班级归属感、责任感。

2.耐心平和,教有气度。教师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有宽容的心和欣赏的眼,如果整天盯着学生的错误,就会影响心情,形成恶性循环。发现问题,指责批评并非良策,不妨耐着性子,给予帮助,想办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之处,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并没有失望,而是充满期待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

3.正向引导,育有温度。尽量减少行为控制,避免使用心理控制。同学生平等地沟通,积极正向引导,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有温度的教育,与学生共同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认同感和成就感,孩子也不例外。”我们唯有以自由为土壤、以尊重为阳光、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真正地爱学生,而不是把他们紧紧拽在手里、牢牢锁在教室,要健全制度、耐心平和、正向引导他们,给予他们成长空间,让学生有集体归属感,感到爱和希望,充满生命能量,从而为做最好的自己而努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敖汉旗新惠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