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庭教育陷入工具理性的误区”“家庭环境中的游戏、学习和劳动,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要从生命全程的角度来考虑儿童早期发展”“母亲和孩子自然的情感接触和情感交流是最重要的营养液”……7月26日,在京津冀三地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和《父母必读》杂志社承办的“2017京津冀家庭教育大家谈”论坛上,来自三地的家庭教育专家对目前早期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指出,现在很多父母唯恐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慢半拍,恨不得从婴儿期就开始训练孩子。有的父母很早就让孩子玩手机,或者非常重视绘本阅读,却不知道亲子之间频繁的日常语言互动,家庭环境中的游戏、学习和劳动,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通道。
“在正常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大脑的活跃程度最高,发展商也是最高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教育与儿童发展专家陈学锋认为,儿童早期大脑的发展受环境影响很大,要从生命全程的角度来考虑儿童早期发展,要意识到父母的竞争心态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陈学锋建议父母注重回应性养育、积极教养、游戏促进发展这三个要素,给孩子探索的空间,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燕介绍了天津市在全市10个社区建立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早期服务指导站“儿童之家”的做法。“儿童之家”覆盖周边的社区家庭,资源共享,良性互动,促进科学育儿理念的传播。“试运行将近一年来,受到了广大婴幼儿家庭的认可和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分橘子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取最小的橘子,最后一个小朋友一看剩下的橘子最大,哭了:“老师我也想当好孩子,可是没有小橘子了!”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莅颖讲的这个故事引发一片笑声,也引发听众对现代教育和传统观念冲突的思考。
“人类生命的早期,是一个没有办法回忆、永远不会忘记的阶段,婴幼儿时期最天然有效的学习环境就是家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书荃认为,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孩子成长的软环境,母亲和孩子自然的情感接触和情感交流,对孩子来说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营养液。“安全感的获得非常重要,孩子如果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中,长大以后社会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好,学习方面也容易存在问题。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修养和胸怀对孩子的影响,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
“早期教育要着眼于孩子的20年之后,要重新思考教育的定位,科技的进步来势迅猛、不可阻挡,20年后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张侃强调,今天的家长需要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尊重科学规律。“家庭教育要做到‘一养三传’——养成习惯、传承知识、传授技能、传承文明,要保持孩子对新鲜事物浓厚的兴趣,培养几个终生都有用的的能力——守时习惯、延迟满足、情绪控制、心理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