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幼儿前阅读前识字的“度”

作者:李传英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9-26 阅读量:0

早期阅读是学前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与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识字、阅读、书写)教学活动有密切联系,对幼儿今后独立阅读和未来学习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前阅读不等于提前识字,但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功利的成人视角让幼小衔接走偏:既有观念上的偏执,也有行动上的失当。究其原因,既有家长的急功近利需求,也有幼儿园把握不住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的“度”。

于是,导致幼儿园要么出现“超前教育”,使劲灌给孩子大量汉字和书写,因而出现“小学化”,损伤了幼儿与生俱来对阅读的热爱;要么“不前教育”,努力规避“文字”“书写”“拼音”“数字”及其有关游戏,怕孩子“负担重而影响身心健康”,幼儿园出现“全游戏化”时代。殊不知,“有玩无学习”必然导致幼儿有关早期经验的缺失,也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科学有效的前阅读教育,既要发挥幼儿园的主体作用,小学也要主动向幼儿园靠拢,才能从教育目标、师资连接、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

首先,要厘清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的内涵及其关系。

前阅读即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文字、符号或通过成人形象地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可以是视觉、听觉、口语,也可以是触觉活动。前识字即幼儿对其周围的文字、符号、图表等产生浓厚兴趣,知道、认识有关符号和文字。前书写是指幼儿以笔或其他替代物为工具,通过感知、涂画、模拟像字而非字的符号等多种方式表现的“非正规”的“画字”,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可见,阅读和识字不可分,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联系紧密。但前阅读不等于提前识字、写字,提前识字是对字音、字形、字义进行强化识记和读写,且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这样的识字教育就是超前教育。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前”,并无先后关系之意,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然后再进行书写,更不是刻意教幼儿几个字句或几首儿歌。

其次,更新观念与确定培养目标。

前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阅读和识字的兴趣,让幼儿爱读、会读、善读,激发幼儿的文字意识及其对文字符号的敏感,丰富幼儿的读写经验,让幼儿自发探索文字、尝试各种“错误”式书写。

不要把前阅读定位在看书和认字上。幼儿园和家庭都不能单纯地引导幼儿识字,也不急于提前识字,更不能以识字量的多少来判断幼儿是否会阅读。其实,前阅读本身必然包含前识字和前书写。脱离识字而进行单独的阅读、脱离阅读而进行单独的识字和书写教学,都不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也不符合幼儿整体性发展的需要。

再其次,寻求科学、有趣、游戏性强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学是游戏模式而不是教学模式,前阅读和前识字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的课程,并且要求“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幼儿园可以将识字写字定位为“重识轻写”,见字能读就行,写字则是在快乐游戏中合适的时候进行。对于拼音而言,要让孩子初步感知拼音的同时,同步“认知”,通过在游戏中多次反复感知和认知的同步,提高对拼音符号的兴趣,理解感知和认知的些许“关系”。

小学教师也不要用直接教学方式让刚入学的孩子强化认知大量文字,在给孩子进行拼音教学时,同样最好是在多元环境中,让孩子获得“感知”拼音并同步“认知”拼音的经验,不要超出孩子认知的范围。

(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