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的种子终将发芽——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创造教育

作者:赵彩侠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9-01-21 阅读量:0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提出了“创造的教育”发展理念,这让作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简称东师附幼)园长的缴润凯激动不已,因为它与东师附幼“三性并茂(葆有天性、注重个性、培养心性),幼儿为本”的办园理念,不谋而合。

东师附幼开展“创造教育”的历史悠久,1989年,东师附幼教师就发明了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多功能数学插板”。孩子们通过将具有多功能的“棋子”插进纵横交错的插板中,就可以解决排序、数数这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这一教具申请了国家专利,且使用至今。2003年,东北师大教授王小英出版《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一书,其中的实践案例也多来自东师附幼。

2015年,东北师大“创造的教育”理念提出后,东师附幼开始旗帜鲜明地把“创造的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园特色。

营造益于幼儿创造的氛围

东师附幼虽然位于城区,资源充足、发展条件优越,但记者注意到,所有教室里的玩具材料都十分简单,多是些纸盒、毛线、饮料瓶等。

教师们认为,当幼儿搭建积木或饮料瓶时,他们的思维很少受材料影响,但如果材料特别复杂,他们的专注力就不会那么集中了,而且很多创造性想法也会被复杂的材料所掩盖。

为充分保护幼儿的创造性,东师附幼还特别注重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张蕴喆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幼儿正在娃娃家“做饭”,突然有幼儿喊“着火了,快救火”。有的幼儿想到了找水管,有的幼儿想到了消防车,这时,在建构区的水管玩具和在汽车家族中的消防车便派上用场了。但如果游戏空间是封闭的,娃娃家与建构区,甚至汽车家族不能相通,那么,幼儿的这种想象与创造就被阻碍了。所以,每天晨间谈话阶段,教师都会根据当日的活动安排及幼儿的意愿,更换活动区域,并保证各区域贯通。

在东师附幼采访时,三个彩色迷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缴润凯介绍说,这是国内幼儿园很少有的“三段迷宫”。迷宫的设计按年龄区分,低段迷宫只有几个简单的出入口。中段迷宫较为复杂,幼儿进入迷宫后,每一种选择都会踏入不同道路。而最后一段,是封闭式的阳光房迷宫,有漆黑的隧道和矮矮的洞门,可以爬,也可以钻,既神秘,又有挑战性。

“儿童的创造就是他们对事物的理解的一种表达,所以,我们要提供一种氛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东师附幼园长助理陈坚认为,园所的一切环境,其背后都有教师们的“巧妙安排”。

寻找日常教学中的创造空间

“小纸杯截两半,杯子口是个圆,小熊猫站上面,玻璃球粘下边,不倒翁啊就做完,左转转右转转,不倒翁啊真好玩儿,真好玩儿。”

刚走进东师附幼的科学宫,科学教师蒋宏就开始津津乐道地演示她神奇的科学小制作——不倒翁。

十多年来,“创编儿歌”一直是蒋宏科学教学的法宝。她总是一边演示,一边念儿歌,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蒋宏认为,中国儿童背诵、记忆等能力都很强,但动手能力弱,于是她就将有趣的科学游戏和好玩的儿歌相结合,以吸引孩子们多动手,在她看来,这是创造的基础。

瓶中芭蕾、双向水车、啄木鸟、小丑滑滑梯……都是近些年来蒋宏与孩子们一起研制的科学小玩具。它们都是用瓶子、废光盘、珠子等极其简单的材料做成的,乍看普通,但每个玩具都蕴含着杠杆、单摆、重力等科学原理。

这是东师附幼创造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缩影。除此之外,教师们也一直在摸索,如何在其他领域的日常活动中,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创造空间。

在艺术活动中,马娇老师特别强调“动脑筋”。幼儿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她最喜欢问:“谁的作品和别人的不一样呢?”以此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体育活动中,王菲老师特别注重将体育活动与数学、语言等融合起来。比如在击球活动时,她会用简单的英文单词发指令,同时规定球击中墙面上的靶心得3分,击中中间部分得2分,击中最外面得1分,脱靶不得分。这样就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综合能力。

“五大领域的日常活动是东师附幼创造教育的内容来源,将创造的因素贯穿到具体活动中,可以确保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集中锻炼。”缴润凯说。

培养能引导幼儿创造的教师

创造是对幼儿的培养目标,但更是对教师的要求。要让幼儿具备创造性,培养有创造力并能带领幼儿一起创造的教师,成了重中之重。

因此,缴润凯明确向教师提出:无论是设计活动,还是做别的事情,都必须考虑,你的创造性培养目标是什么。

为了将幼儿的创造能力激发出来,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缴润凯要求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启发诱导”的运用。教师不能直接给幼儿问题的答案,而是必须创设丰富的情境,同时学会层层深入地提问,以鼓励幼儿自己找出答案。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幼儿“你认为后面会发生什么事?”“你为什么这样想?”

其次,在教学设计上,必须经过问题及内容的层层筛选。当教师提出某个课程主题,所有教师都需要一起参与教研,并提出系列问题。比如这个故事应当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你发掘的问题的生长点是什么?怎样将这个故事与创造性结合起来……根据这些问题及教师们的建议,几名教师展开同课异构,从而磨合出最优的教学设计。

再其次,针对教师们的需求及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东师附幼还特别注重对教师的基础培训与专业引导。比如,针对教师们理论不足的问题,幼儿园时常邀请专家学者为教师解惑,如什么是创造?幼儿的创造性有何特点?如何设计创造的环境……

与此同时,东师附幼挂靠在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培训与学习机会。“只要是与幼儿的创造性发展相关的内容,我们都可以去学习。”园长助理关迪说。

“蒋老师,我现在做物理实验,总会想起当时在幼儿园,您是怎么教我们玩儿的。”前段时间,几名从东师附幼毕业的中学生获得科技大赛奖项后,开心地向蒋宏报喜。如果要追问创造教育效果如何,获奖学生的话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

“创造教育就是在孩子们内心种一颗种子,早晚有一天,它会发芽。”缴润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