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假期少不了多“留白”

作者:汤勇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7-20 阅读量:0

暑假又开始了,不少孩子的假期不是被老师们布置的名目繁多的作业所填满,就是被家长安排的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所占用。暑假本来是属于孩子们的,正常的假期生活应该是让孩子们尽情玩耍、放松身心、休整调节、蓄积力量,然而现在的寒暑假却成了很多孩子的“第三学期”“第四学期”,让孩子们叫苦不迭。

教育的目的不应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和掌握,教育的取向也不是培养一批只会做题的“机器”,只会储藏知识的“邮筒”。教育的价值更不在于对孩子们身心的捆绑和对时间的完全占有。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意识、人格品质、乐观心态、创新精神、对生活的认知与热爱等,对于他们将来走上社会、面对人生,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有一个什么样的童年,就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充满玩耍的童年才是一个完整而快乐的童年,也才是一个值得回味的童年。孩子们在假期中呼朋唤友,一起玩游戏,看似无用,然而他们却可以在玩耍中体验创造、学会担当、懂得义气、收获勇敢,这是在课本和扎堆的作业中学习不到的。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假期中,孩子和父母以及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在交流中、在相互的关切中,感受浓浓的亲情,享受家庭的温暖,体味爱的温馨与芬芳。他们能够从中学会谦让与分享,懂得互助与友谊,涵养一份难得的爱心、感恩心,寻觅到成长的快乐与收获生命的滋滋拔节。

阅读,是为童年打底色,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伙伴和终身受益的财富。让孩子多读书,多读适合其当下阅读的书,看起来与考试、与分数没有关系,但这恰恰奠定了孩子一生的基础,也奠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高度,甚至决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走向。

大自然,是天然的教科书,是活的教材,是多彩的世界。我们的生命由自然承载,孩子的灵性更需要自然的滋养。让孩子在假期投身大自然,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既能放飞他们的心灵,愉悦他们的身体,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特殊情怀,更重要的是,会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一个大熔炉,更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假期中让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有条件的还可以走进军营、走进科研院所、走进博物馆,去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活动,和社会打交道,同社会各方面人士接触,让他们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丰富阅历、感受人文,为他们走向未来、走向社会做对接和准备。

正如一根长期紧绷的橡皮筋,慢慢地就会失去弹性一样,让孩子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或者对一个孩子潜力的过度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透支”,孩子终将因失去“弹性”而缺少“后发力”。

孩子的暑假被无情地剥夺和侵占,原因主要还是整个社会的集体焦虑在作祟,孩子眼下一时的分数和成绩仍然是老师和家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孩子的假期作业不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长、爱好兴趣、现实生活、未来发展而设计,而是一味为了分数和成绩而布置。

把假期还给孩子,让孩子轻轻松松过暑假,为孩子的心灵和身体真正放假,就应该让孩子暂时离开学习的场所,暂时远离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尊重他们的假期意愿,尊重他们的兴趣特长,给他们个性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的释放。这样,孩子们今后对学习的兴味或许会更浓,还能够收获到在作业中、在各种补习班中收获不到的,对自己今后一生更有用的东西。

当老师准备给孩子们塞满作业时,当家长正想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时,能否多一点眼光与智慧,把假期还给孩子,让孩子的心灵和身体能够轻轻松松过个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