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让孩子动起来

作者:许燕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17-08-18 阅读量:0

我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懒孩子”,虽然“懒”的原因与表现各有差异,但“殊途同归”。我常思考,小学科教师应该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让他们“勤快”起来呢?

我校“十二五”课题为《个性化课程的多元理解与整体开发研究》,我负责其中一个子课题《慧心校本课程的开发》。慧心课程依托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简称OM)精神为核心,整合多门国家课程而成,由此我开始探索课程由“整合”到“融合”,即课程由板块与拼图式个别内容整合到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用适合的课程带来学生的全员发展。

开发这门课程首要的是找准课程的“整合点”,即找到课程性质的重合点。通过对“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OM”等课程进行要素对比,发现共有的关键词: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过程性、综合性、创造性,其性质高度一致;在分析课程性质的基础上,提取三门课程的核心目标,并将目标系统打散,研究其中的关联度,重构一个融合的目标体系,即“慧心课程”目标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编排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式,整合后的课程属于校本拓展性课程,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

“OM”课程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宗旨是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学生要解决问题,必须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教师要在教学中依据这一核心重构教学单元。如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喜欢我的学校》单元,通过增删、调整、融合形成了“主题模块”式单元板块,化身为两大综合性学习主题:校园探秘和校园故事。主题一包含四个篇章:观察学校、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校园小主人体验活动及即兴小辩论;“戴上”六顶思考帽进行“看附小变化,知附小历史”交流会;运用头脑风暴法开展“我骄傲,我是附小人”广告设计。主题二则由三部曲构成:熟悉校园生活介入的思维训练;多元智能下的校园连环故事创作;合作学习下的未来学校设计。

“慧心课程”一个重要目标是实践能力的培养,“OM”项目任务能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OM”的长期题是开放性项目任务,每道题一般由7位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完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解题方案、确定主题、编写剧本、制作服装与道具、排练、艺术表演等环节完成项目任务。

在“慧心”课堂上,最初我们只是单纯地借用“OM”长期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巧妙地把年段品德课程的核心要求融入“OM”长期题中,合理地完成了长期题的改编。如四年级的长期题《小小美食家》融入四年级上册品社《我的家乡》和《家乡的变化》等单元核心要求,五年级的长期题《寓言》融入五年级上册品德全册核心要求,六年级的《时光旅行者》则融入六年级下册品德《我们一起走过》《只有一个地球》等单元核心要求。

学生刘子修是众所周知的“懒虫”,但是他特别擅长表演。在“慧心课程”的综合类即兴题训练时,他主动思考、编写“微剧本”,担任其中的重要角色;在长期题中,也能提供了不少点子,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任教“慧心课程”中,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类似学生的变化。

作为拓展课程教师,尽力创设适合学生的课程,努力推动每个学生最好的发展,是我们最大的自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