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小学大班额的建议

作者:丛日贵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发布时间:2017-12-29 阅读量:0

全国许多地方都是这样:新型城镇化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等文件规定:农村完全小学最大规模是24班、1080人,城市完全小学最大规模是30班、1350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班额”给中小学教育带来的问题日益加重——损害了学生利益,影响了教学质量,阻碍了教育改革,加重了教师负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班额的问题,既有历史积累,又有现实因素叠加,随着教师数量短缺、年龄老化以及二胎放开后即将迎来新的入学高峰的到来,必定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看起来是教育的事,实际上,决定于未雨绸缪的超前谋划和总揽全局的系统思维。这些在布局上改革的成效,直接决定未来5-10年的教育。

解决好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不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基础。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会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12月25日,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教育正确方向,找好教育历史定位,明确教育根本任务,理解教育本质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打赢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攻坚战。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深入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要加强地方立法,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抓好专项计划落实。

解决好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基础。对于那些正挤在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里上学的孩子以及将来不必再挤大班额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

建议:

要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用3——5年时间解决大班额问题。

破解大班额问题,是在啃一块整的“硬骨头”。解决大班额问题从何下手?必须抓住“人、地、钱”三个要素。“教育教学有没有人?建设学校有没有地方?投资建设有没有钱?”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综合施策,重点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人——完善教师补充机制,足额均衡配置师资。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资源,解决大班额问题,势必要大量补充缺额教师。但教师的招考补充和优化配置,又涉及编制、结构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一是及时调整教师编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按照中小学申报情况足额安排用编进人计划,及时招聘教师,做到有编即补。

三是优化师资配置。实行义务教育学区内教师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积极推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走教,开展师范生顶岗实习和支教等。

地——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

一是统筹安排学校建设用地。

二是充分挖掘教育用地资源。

三是盘活闲置废弃教育用地、城镇低效利用土地等,优先用于学校建设。

钱——保障财政投入,强化金融扶持。

学校建设,资金投入必不可少。政府要强化金融扶持,全面加大财政金融投入支持学校建设的力度。

一是保障财政投入。政府落实经费投入主体责任,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

二是强化金融扶持。

只有切实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将解决大班额问题等纳入对各地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按照“特事特办”的要求,围绕解决“人”“地”“钱”问题深入推进大班额问题的切实解决,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才能确保解决大班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