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锻炼+劳动 让假期生活更精彩

原创:李倩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7-31 阅读量:0

亲爱的同学们,愉快的假期生活就要开始了,怎样才能让你的假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呢?坚持“阅读+锻炼+劳动”,会让你的假期生活更精彩。

一、阅读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

笔者最近在《教改新规,语文高考阅读写作占比90%!考的都没讲,讲的都没考!》一文中看到:“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很多家长发现,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这种现象,表现在2019年的高考上,更加明显。当然,面对一张张冰冷的语文高考试卷,不仅仅是高中生的噩梦,更提前让部分初中生开始警醒。其实,高考试卷的出题思路,无疑是在给读小学的学生、家长以及老师发出信号:再不阅读,高考连卷子都做不完了!!!”“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的总分是150分。在这150分钟,阅读和写作的分数竟然占到了130分!即使是字词基础考查也是放在阅读题里考!这样算下来,整张试卷阅读写作的比例高达90%!”

2019年秋季,小学将启用新教材,新教材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至少要达到160万字。要想达到16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就要充分利用假期,提升阅读量。 

在众多的书籍中,小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呢?家长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不同学段对阅读的要求,结合孩子的阅读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来选择书籍,在孩子阅读后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要求来检验孩子的阅读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一二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可以引领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第二学段,默读一些故事性的书籍,在阅读后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第三学段,阅读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在全国范围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普遍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已经是迫在眉睫任务。

在假期,学生可以踢踢足球,打打篮球,每天坚持跑步,跳绳。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在孩子不能坚持锻炼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孩子,要按时完成每天的锻炼,让孩子在锻炼中磨练意志,增强体质。

三、劳动让学生学会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我们不要你做家务,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行……”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给孩子剪指甲、挤牙膏,背书包……

这些现象在国外是很少见到的。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比1,犯罪率是1比10。作为家长不要总是担心劳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学会做家务劳动也是孩子学会生活、热爱生活,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

在小学低年级,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劳动。如教孩子学会剪指甲、穿衣服、系鞋带、系红领巾、削铅笔、包书皮儿、整理书包,铺床叠被……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到了中年级,要让孩子学会为家庭服务。如收拾屋子、洗衣服,学会摘菜、洗菜、淘米,会做简单的饭菜。

到了高年级,对家里的各项支出要了解。学会合理分配家庭各项开支,父母有事的时候可以做好饭菜,学会种植花卉,插花等将家里布置得温馨而整洁。

在假期中,只要你坚持“阅读+锻炼+劳动”,你的假期生活就会丰富而精彩。

(作者: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二十五小学校  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