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坐在驾驶位——铁匠教子的启示

原创:徐连佳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5-19 阅读量:0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

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铁匠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炼铁,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俩的齐心合力下,打造出的每一件铁器都很精美。

时光飞逝,儿子很快成年。老铁匠便打算着让儿子在都城里再开一家铁匠铺,去独立谋生。他认为凭儿子的手艺,绝对有这个实力。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铁匠铺开业没多久,非但没有生意兴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责。人们都说,他的儿子打造出来的铁器常会有一些瑕疵。无奈,儿子的铁匠铺只好半途夭折。

对此,铁匠除了悲戚,更有疑惑,他教得认真负责,儿子学得也是努力刻苦,怎么会没有学成呢?

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来到楚国,铁匠早闻孔子善于育人,便找圣人解惑。

孔子听了铁匠的疑惑,便问他:“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打铁?”铁匠点头。“在你手把手地指点下,他是不是一次都没有出过错,打出来的铁器都很完美?”孔子又问。铁匠又点了点头。

两个问题问完,孔子捻须而笑,说:“问题就出在没有出过错上,你总是手把手教他如何把铁器打好,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留给他,他怎能学得精?要知道,练好一门技术,需要好的经验,更需要错的教训呀!”

孔子说完,铁匠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不想儿子走弯路,便手把手地不让他出错,反而是让儿子走上了弯路。

这个故事给我们教育者的启示:

一、让学生坐在驾驶的位置

坐在驾驶员的位置的人才能学会开车。只有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孩子才能学会学习。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老师,要研究学法指导,给予孩子实践尝试探索的机会。老师们要有放手孩子成为学习主人的勇气、智慧。老师除了放手之外,还要给予有效的指导,遵循技能学习的“仿、疑、创”的规程。“仿”即模仿。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再行强化;“疑”怀疑、质疑。引导学生求异性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因时因地因事因物因人不同,提出自己的主张,注入新的内容;“创”包括创新、创意和创造。“创”是学生走向飞跃的过程,是学的最高境界。

二、允许犯错

学习是一个试错过程,错误体验是探寻真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很多伟大的发现、发明和创造都是在无数次失败中才能寻找到胜利的曙光。孩子在成长中没有挫折体验,走起来就会痛苦,而且越来越吃力。正所谓“抱大的孩子骨头软”“温室里的秧苗经不起风雨”。

三、要重视高级知识

老铁匠教儿子重视的是“怎么做”,他对“为什么这样做”指导不够。待到小铁匠独立操作时,形似而神不似,出现很多残次品。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没有砖瓦、水泥、钢材建不起高楼大厦,但这些原材料没有投资规划、图纸设计体现不出任何实用价值。我们要“用爱和智慧打开孩子看得见自我的门”,多些方法指导,多些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的传授,让我们的孩子在世界“人才金字塔”中多些顶层和塔尖人才。

四、“做教育”不要“搞教育”

“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老铁匠教子问题就出在其急功近利。教育不能像搞运动一样,风一阵雨一阵,不能东风来了东倒西风来了西随。育人应该像燕子垒巢一样一点一点积累,它需要“小火咕嘟炖”。教育者要有教育定力,教育定力从何而来,当然来源于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循序渐进,才能在通才基础上培养各类专才。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违背常识,不能被外行绑架。

(作者:徐连佳,深圳市福田区彩田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