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洞县淹底乡一中不断探索,以“和”为主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和”的解读
“和”字本意是从禾从口,是有粮食吃,肚子不饿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人人有饭吃,天下就和平,没饭吃就会大乱”。这种观念落实到生活当中,也就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与渴求。再后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家庭方面追求“家和万事兴”,经商追求“和气生财”,民族之间讲究“包容融合”,政治上希望“和平共处”“和而不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和为贵”的中国智慧,也是解决现代国际争端的灵丹妙药!“和”字读二声时,意思是和平,和气,祥和等。根据以上解读,我们确定了学校“和文化”办学理念,即倡导“学校要有安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有平和的工作心态,师生关系要亲近和谐”。
图中“和”字,来源于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标准的行书,端庄大气,潇洒飘逸,初看似一个人伸手做出邀请的动作,象征着学校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莅临指导工作。
和的实践
围绕“和”字,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1.创建平安校园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也是悬在校长头上的一把利剑,我们学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配备安保设备,实行家校合作,要求“周边隐患勤排查,整改落实决心大,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常态化”。几年来学校发展比较平稳,教师没有流动,学生没有流失,员工没有流散,赢得了不错的社会声誉。
2.创建绿色校园
绿色象征着生命,绿色代表着常青,每年植树节期间我们都邀请学生和家长一块儿来学校种花植树,并且在树上挂上栽种者的名字,楼前屋后的空地全部绿化,还跟淹底村委会联系了一块“学校实验田”,让孩子们分班耕种、除草、施肥、收获,深受大家欢迎。
3.创建书香校园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立校之本,把传统文化“挂在墙上,说在口上,落实到行动上”,是我们的基本做法,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都有“古代经典诵读”内容,有“四科竞赛”(语文、历史、地理、政治),有“读书心得比赛”,“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组老师的研究课题,已经立项。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知识积累、口语表达、写作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脸上始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中考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学生在进行经典诵读
4.创建文明班级
2017年暑期我们聘请临汾一中的林延霞、李亚琪等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对全体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培训,9月份所有班主任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学校与各班均签订了《班级管理目标责任书》。这些80后的班主任们干劲十足,妙招迭出,制定班级制度、布置教室文化、开展家长座谈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组织各项活动等。学校在元旦期间还评选出五个文明班集体进行表彰。
5.创建文明食堂
我们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学生全部住校,所以食堂的安全卫生是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借均衡教育达标验收之际,我们严格食堂管理:证照齐全、设备到位、保质保量、每日饭菜不重样。(1)小学与中学吃饭时间间隔30分钟。(2)小学生实行定位吃饭,宿管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共同维持秩序。(3)中学部每天有8—10名学生志愿者协助工作人员一起维持秩序,收拾碗筷,打扫卫生。(4)每周由学生和家长代表对食堂饭菜和服务进行评价打分。半年来食堂运转良好,周边很多学校来这里参观学习。
6.创建文明宿舍
2017年是洪洞教育的“均衡年”,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指标体系为学生们配备“一人一床一柜”,所有物品统一摆放,制度上墙,男女分开,专人管理。我们提出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1)符合学生年龄特点;(2)健康阳光正能量;(3)简洁明快有特点;(4)自己动手不求人。结果做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元旦期间学生自己投票评选18个文明宿舍,学校颁发流动红旗,文明宿舍的成员有优先申请“寄宿贫困补助”的权力。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校于2017年11月被洪洞县委宣传部授予“县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和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是党中央做出的崭新部署。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强化学校管理,动员各种资源,大胆实践,锐意改革,我们农村学校一定会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现真正的人民满意的均衡教育。今日和风吹遍校园,来年群芳争奇斗艳!
(作者: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淹底乡一中校长 贾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