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图书室不该有名无实

作者:苏小成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18-02-12 阅读量:0

学校图书室是师生查阅资料、读书学习的主要场所。在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核心指标中,对学校图书室有以下的表述:小学学生平均藏书规定15册以上,初中规定25册以上,并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电子图书、音像资料和电子阅览计算机。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低于藏书量标准的1%,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校图书室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虽有图书室的设置,但利用率低。有的学校虽然设有图书室,但图书室扮演的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角色,实际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有些学校甚至只在上级检查时才打开图书室,更别说利用了。

二是图书数量少,内容陈旧。学校图书室内的图书绝大部分来自各种项目的配送,呈现出种类单一、内容陈旧的特点。学生用辞书类和文学类图书所占比例较大,可无一例外均出版时间较早,贴近时代的书籍几乎全无。

三是书籍以纸质为主,电子资源缺乏。图书室以纸质图书为主,电子资源仅仅是一些教学光盘,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仍处于空白期。

四是学生书籍居多,教师读物少。图书室藏书学生书籍居多,主要适合学生查阅,适合教师阅读、学习的很少,教学类报刊杂志难见踪影。

上述问题的长期存在削弱了图书室在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成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教育教学显得基础不稳,学生学习缺失了良好平台,教师专业发展无法汲取理论与实践的营养,更无法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和质量。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管理者和教育部门需要行动起来,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扭转图书室在学校的尴尬地位,让它成为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现实中,许多学校管理者并没有将图书看成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而害怕学生、教师使用,担心把图书用坏,管理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还有的轻视图书室在教学中的作用,无法也不愿规范有效的实用程序,任其自由发展。因此,我们要明晰图书室在学校工作中的学科支撑、素养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弄清楚图书室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将图书室功能发挥最大化。对于图书我们不能保残守缺,要树立“宁可用坏也不放坏”的理念,放心大胆地让师生使用,甚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有限地向社区开放。

二要与时俱进,确保实用。学校应该将图书采购更新计划纳入全校工作计划当中,并且在资金方面要予以倾斜,以便让图书室能采购一些重点图书,且这种支持不是间歇性的,而是要持续不断才能发挥作用。学校也要将各学科重点报刊杂志进行详细统计,根据教师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征订,每一门学科至少征订一种核心学科教学报刊杂志,使教师能够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与理论趋向。

三要保障教学,适度超前。学校图书室是为教育教学和师生服务的,其藏书的功能也必然要集中于服务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比如: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小说、科幻作品等。要完成这一阅读要求,学校图书室就必须购置齐全学生阅读的图书、报刊,这是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在此基础上,图书的购置要有一定的高度与广度,以便教师阅读,比如哲学、古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学等学科的一些权威著作。

四要科学谋划,与时代接轨。电子资源的缺失无法有效地推进学校教育整体信息化前进的步伐,原先教学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常态已变成“触摸一体机”“网络化”的新常态。面对这一机遇,学校必须与时代接轨,因为电子资源的多少决定了学校信息化道路能走多远。当然,电子资源也不全是我们以往理解的教学光盘、录像带等,更多的则是视频化的微课、慕课……此外,阅读方式的新变化,比如纸质书向电子书转变、书籍向手持终端转变,这些都要求学校图书室在做好纸质图书购置工作之时,还要统筹解决电子资源缺少的问题。

五要精心管理,注重渗透。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除了客观因素以外,管理不善也是一个大问题。首先,从图书室书籍的利用来说,学生整天面对题山题海,难有空闲的时间,如何有机会借阅?因此,学校要给学生属于自己的时间,还要引导他们走进图书室,必要的时候可以以课程的形式、以阅读课的形式固定化,如此既可以保障阅读时间,又可以提高图书室利用率。其次,从图书室的管理来说,许多学校图书室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年纪较大或是身体不好的老师来代管,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精力不足使得图书室内部管理较为混乱,从书籍的采购计划到分类、编号、入库、上架等都难有规范可言。对此,还需在内部管理上下一番功夫,理清管理程序,配备精干力量,保证图书室有序高效运行。

学校图书室的工作看似小事,实则大事,关乎到每一个师生的发展,关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只有对其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