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管理:还学校一片个性天地

作者:田凤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7-04 阅读量:0

740568_wuy_1529374778050_b.jpg

田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现代学校制度、大数据背景下教育舆情的监测与研判等相关研究。

■名家专栏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②

自主管理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就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2015年,教育部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的教育治理战略目标。当前,学校自主管理的实现,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政府和学校权责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构建新型政校关系,落实和扩大公立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对此,首先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和权力,列出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规定政府和学校各自的职权范围。调整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完善政府教育管理、教育投入、教师管理、督导与评估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但政府除了必要的行政管理权,不应过度介入学校事务。政府要充分尊重学校的独立地位,尊重校长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鼓励校长和师生个性、独立发展,在保经费、保条件、保运转的前提下, 把办学自主权进一步下放给校长和学校。其次,要明确学校在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职责。学校作为自主发展主体,在尊重、接受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正确指导、监督与管理的同时,也要在确定发展目标、校本课程开发、内部人事管理、照章使用经费、扩大校际合作等方面,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提高责任能力和管理水平。

提升学校自主发展意识。首先,要着力提升校长的办学理念。当前学校办学水平的差异,往往是校长理念的差异。校长既要深化对学校自主发展重要意义、本质内涵的认识,又要主动学习内化,吸收学校发展的现代重要理论知识,不断更新办学思想,使理念体系始终保持时代性与先进性。其次,要着力强化经营学校的理念。在市场体制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学校管理者要在经营学校中提高办学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质态。再其次,要将自主发展的理念内化成全体学校成员的共同愿景,激活师生员工的激情,将先进理念有效整合落实到具体的学校行为中,在具体工作中提升理念。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学校组织权力运行的制度安排,以规范和平衡学校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权力关系及相应的组织运行机制。我国实行校长负责制,保障校长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但校长负责制不等于校长一人独揽大权。因此,学校要建立校长负责制下的权力制衡机制,完善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办法;为防止个人专断,校长须发挥集体的智慧,实行分权与授权,按照各岗位的职责,充分赋予各分管副校长和各正、副主任教育教学管理的权力;要重视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及参与机制;调整好学校内部权力结构的关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协调的学校治理模式。

自主研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课程与教材改革中,政府要给学校更多的自主空间,调动学校自主研发校本课程和教材,赋予学校充分而合理的课程自主权。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大力开发拓展校本必修和选修课程系列,与区域优势和办学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家长、教师、学生资源,形成诸如学科拓展性课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育艺术课程、科技创新实践课程等,使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自身特色,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同时,学校要给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主权与自由度,在教师自主管理、自主调控、自主激励、自主评价的基础上,研发出丰富、鲜活的校本课程。

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自主管理。学校的自主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校要为教师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构建教师自主学习发展的有效平台,根据教师的学习愿望与需求,按需培训和学习。其次,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培训。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元化校本培训强调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教师内在成长动机,注重教师的个性发挥和能力培养。再其次,实施发展性评价,完善教师自主发展途径。客观、全面、真实地展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足迹,把评价与教师自主发展有机集合起来,调动教师“我要发展”的内驱力,在评价的过程中享受“我在发展”的乐趣,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