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新策略

作者:王红顺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19-05-21 阅读量:0

“如果把学生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家长是作者,教师是编辑,社会是读者”。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合理利用家长这一庞大的教育资源?班级家委会的效益怎样实现最大化?如何搭建家长与孩子平等对话的平台……

班主任和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双方对孩子教育的期待基本一致,所以家长与学校、班主任是战友,是同盟军。家校协作、家校共育,才能让教育效益最大化。如何向家长借力、借智、借道?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与家长有个约定

我们与家长有个约定:做孩子共同成长的护航人。约定的主要内容如下:

成长的道路永远还在施工,从迈进校园的那一刻,请您担起护航之责,登上我们实新学校这辆成长的动车,请您遵守我们共同的约定。

1. 走进实新这个大“家”,自由、民主、平等、和谐、尊重是校园的“宪法”。杜绝训斥、打骂,让成长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根发芽、盛开繁花。

2. 错误是成长的机会,或深或浅都是成长的脚步。我们尽量减少错误,但绝不能野蛮地掠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因为您的态度将决定孩子以后是否能够勇敢地迈出探索的步伐。

3. 用心关注孩子的状态,用大爱引航。不看“信号”就采取行动,那只能是错误的开始、悲剧的根源。

4. 孩子是展翅欲飞的雏鹰,但在“牢笼”里是无法飞翔的,请停止控制,停止一味地看好系牢,掀掉那个控制的盖子,让孩子展翅飞翔。

5. 孩子的生活不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复制,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是社会的两个元素,各有各的轨道,请不要侵犯未成年人的权利,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因为他们拥有知情权、发言权。因此,发自内心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爱孩子吧。

6. 记得在孩子成长的重要路口进行导航,因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7. 不要总是高举“红色禁止牌”,多给孩子发放“绿色通行证”,让孩子去经历、去爱好、去疼痛、去快乐、去奔跑嬉戏,不要以爱的名义扼杀孩子的童真、童趣、童梦。

8. 赏识、赞美与激励永远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润滑剂,不要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和努力,不要吝啬赞美,要用爱为孩子加油打气。因为,教育就是不断放大成长的可能。

分类分层成立专业家委会

我们要变具有行政色彩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为协调服务分类分层的专业家长委员会。我们将原来啥也管、啥也管不到位的具有综合职能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拆分成单项专业委员会——比如游学事务家长委员会、亲子阅读督查家长委员会、家校矛盾协调家长委员会、社会大课堂兼职讲师家长委员会、校外路队陪护家长委员会、社区资源协调家长委员会、学校义工家长委员会等。

我们先成立班级各类专业委员会,再层层推荐组成校级专业委员会。家长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兴趣、特长、时间确定申报项目。这样不仅满足了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需求,还充分挖掘利用了家长资源,办了一些学校想办但很难办成的事。

比如,家校矛盾很难完全避免,家长到学校堵门、挂横幅、扰乱教学秩序的“校闹”时有发生,这已成为校长和教师的烦心事。

我们的做法是成立家校矛盾协调家长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均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遇到家校矛盾,借助该委员会协调,效果非常好。

寒暑假践行家本课程

据统计,一个学生每年的假期接近半年时间。这些日子里,学生“在家干什么”的问题值得思考。

我们认为,假期对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生命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它是完成课外阅读书目的黄金阅读期,是如何过闲暇生活的体验期,是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实践期,是学生综合素养成效的实验考核场。为此,我们创意、策划了如下培育核心素养的家本课程体系。

影视课程:推荐适合孩子假期观看的电影及电视节目。

“三名”课程: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让高雅艺术走进孩子的内心。

观察大自然课程:看星星、听虫鸣、观蚂蚁等,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这本大教科书。

生活技能课程:生活自理、烹饪、茶艺、养花等,让孩子做一个生活能自理、有乐趣的人。

交友、游学课程: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了解自己所在乡镇、所在村,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县区的所有乡镇,让初中生熟悉自己所在地市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我们还提倡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带孩子去旅游、走亲戚,鼓励孩子交朋友、看长辈。

促进书香家庭建设

一个家庭的书架就是孩子的精神家园。学校可以通过“小手拉大手,读书进千家”活动,让家庭、社区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每年“世界读书日”,我们会举办建设小书屋(小书角)活动,举行争创书香家庭暨亲子阅读擂台赛颁奖典礼。

书香家庭评选细则:

1. 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小书屋“四个一”建设达标(一个小书房或小书角,一个小书柜或小书架,一张小书桌,一盏台灯)。

2. 购置一定数量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家庭藏书至少50册,每年购买新书不少于6册,至少订一种报刊。

3. 家长和孩子能共同拟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按计划实施,互相监督。

4.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制订亲子共读计划;寒暑假每周亲子共读时间不少于2小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时间不低于30分钟;确保读书数量在班级、年级名列前茅。

5. 利用周末或其他休息时间,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买书、看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休闲时尚。

6. 经常开展家庭读书报告会,讨论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心得,教孩子学会读书。

7. 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读好书、看名著,广泛涉猎各种书籍。

8. 家长要用各种方法提高孩子的读书兴趣,用高雅文化占领孩子的心灵。

9. 鼓励和引导孩子写读书笔记,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思考人生、思考世界,鼓励孩子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10. 鼓励孩子参加各类读书征文、竞赛,积极向各类报刊投稿。

书香家庭每年4月“世界读书日”公布,学校联合社区居委会向获奖家庭授牌表彰。

亲子阅读擂台赛的创意:

1. 学期初,学校向家庭推荐亲子阅读书目及自由阅读书目。

2. 父母与孩子一道协商制订亲子阅读计划。

3. 按计划实施一次家庭阅读茶话会,可邀请亲朋好友参加。

4. 完成共读一本书,家长、孩子各自写读后感,并参加校级交流。

5. 书香家庭获得者可以不经过初赛直接进入亲子阅读擂台赛决赛。

6. 父母与孩子一道组成小组参赛,决出本届擂主,颁发一定价值的购书卡。

尝试组建家庭互助互育组

家庭互助互育组一般是在班主任协调下同班(同年级)学生家庭完全自愿组成的合作组织。互助互育组的成立为家长之间、孩子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家长也可以在活动中更全面地了解、认识孩子,学习借鉴别人的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教育体会。

家庭互助互育组大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一起聚会、郊游等。孩子们这样说:“参加这个小组,我们一起郊游、聚餐,比一个人面对老爸老妈强多了”“自从参加了这个组织,我好像不再是独生子女了,感觉不再孤独”……家长们说:“互助互育组让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家长成了朋友,成了‘同学’。有些从自己孩子那里了解不到的东西,从孩子的伙伴那里可以了解,也可以从其他家长那里得知”“因为孩子,我们相识,因为孩子同龄,我们常常面对同样的问题,共同研讨,共同协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这样的组织太好了”……

互助互育组还结出了另外一个“果实”。如今,安全问题制约着学校校外活动的开展,使得孩子失去了许多外出锻炼的机会。由于该小组人员不多,家长又特别负责,孩子们在外是安全的。互助活动的交流,还会不断向其他时间、空间延伸,这就形成了一个校外家庭联系网。孩子在这个组织中也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合作精神。

提升服务,让家长受到尊重

1. 校门口办起家长读书社

每到放学时分,学生家长就会拥堵到校门口,这已经成为城市一景。鉴于许多学生家长接孩子来得很早又无事可做,只能站在校门口聊天打发时间的情况,我们在校门口办起了家长读书社,让家长利用这段时间读书充电。具体做法是:学校把图书室的部分报纸、图书拿到读书社,供家长和社区居民阅读,搭建了遮阳篷,还购置了许多椅子,让家长休息、读书使用。

校门口办家长读书社,一方面是盘活了学校阅读资源,提高了学校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学校树立了对自己的客户——家长和学生的服务意识、培训意识。

2. 让家长乐意到校

家长最头疼、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班主任、教师“请”自己到校,父母双方常为此事推来推去。

我们变换了一种思维方式,变请后进生家长到校为请优等生家长到校,变学生害怕请家长到校为学生乐意、盼望请家长到校。具体做法是,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生可以请家长到校:为班级作出突出贡献、得到学校表彰的,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的,思想表现有明显好转的……

此时,班主任要填写学校特意印制的精美邀请卡,邀请卡上的主要内容:一是向家长报喜,祝贺孩子进步,并感谢家长配合学校、班级的工作;二是真诚邀请3-5名家长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为本班学生讲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班主任填写完毕、学校加盖公章后,由学生亲自带给家长。一家人围绕邀请卡有说不完的话,家庭氛围其乐融融。班里的学生听家长开设的讲座比听教师上课还投入。这些为家长赢得面子的孩子,成了同伴羡慕的对象。许多孩子暗下决心要改变自己,要为家长赢得一张邀请卡,让家长在班里也“风光风光”。

试想,这样请家长到校,学生乐意,家长面子上又有光,同时又为本班学生举办了各种讲座,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让学生乐意请家长到校的创意是反其道而行之,变传统的请后进生家长到校为定期邀请优等生家长到校开设讲座。不仅家长资源被学校利用起来,而且营造了“请谁的家长到校谁光荣”的舆论氛围,同时形成了一个“学生想叫家长到校,家长也愿意到学校来的”环境场。

3. 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

其实,定期集中召开班级家长会有一些弊端:比如因班额较大,讲共性问题多,谈个性问题少。比如因家长工作性质的原因,定期召开家长会时,经常有家长因无法请假而缺席。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推出了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的新举措,具体做法是:先确定家长会的主题,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协助下,一周时间内以每次不多于10人的形式分数次召开家长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与班主任协商参加家长会的时间。学生家长普遍反映,这样一是方便了家长,二是能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对一、面对面沟通交流,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有了全方位认识,三是从班主任、任课教师那里得到的有用信息增加了,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分工、协作更加默契了。

轮流召开班级家长会的创意,是学校的一种换位思考,使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从传统的服从与被服从、命令与执行的关系上升到双方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家校关系。同时也使家长会从原来过于追求形式走向了现在追求效果的高境界。

4. 协调亲子矛盾,举办学生、家长辩论会

为了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消除家长与孩子的代际鸿沟,让他们平等地坐在一起,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学校举办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第一场:学生代表是正方,家长代表是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家长不理解我们孩子”;第二场:家长代表是正方,学生代表是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子女不理解父母”。辩论会主席由校长担任,特邀社区居委会委员、高校专家等组成评委团。活动结束后,父母与孩子达成了共识:双方都不容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生活中难免会产生误会。今后要做到互相理解,即子女理解父母,父母也要理解子女。

围绕父母与孩子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举办学生、家长辩论会的创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尝试。该创意为父母和孩子搭建了一个互说心里话的平等对话平台。可喜的是,在双方争辩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在事实面前都学会了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5. 让家长享受孩子成长的荣耀

班主任每周末在班级进行“全民公投”(无记名投票),评选出本周综合表现进步最大的10名学生,结合班级任课教师的意见,双向通过的学生,一是为其颁发嘉奖卡,二是班主任周日可带学生到附近景点游玩或上网玩游戏,当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其他小心愿。

若学生连续3次获得班级嘉奖卡,则邀请其家长到校以嘉宾形式参加学校升旗仪式,由级段主任为其颁发嘉奖令,走“星光大道”,授予颁奖词、同伴献花、发表获奖感言。

颁发嘉奖卡、嘉奖喜报这个小创意让孩子感觉很开心,而且家长也能和孩子一起享受表扬的荣誉,这对他们是莫大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家长定会成为学校的铁杆粉丝,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工作。

纵观上述“提升服务、搭建平台”的几项创意,转变观念、改变心智模式是多么重要。

(作者系河南省封丘县实新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