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尚礼”之风,古往今来,中国都被视为礼仪之邦。“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懂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美德。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目标,倡导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相关要求,凌海市凌水小镇学校特别重视开展“礼”教育,传承“礼”文化,“以礼育人”已经成为了凌水小镇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重“礼仪”、守“礼节”、知“礼待”、懂“礼让”、有“礼貌”是凌水小镇学校开展“礼”教育的总体思路。
一、重“礼仪”
这里的“礼仪”,是指关于礼的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引领社会潮流,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修养;对个人来说,“礼仪”能够影响个人认知,改变个人言行,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提升个人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社会交往环境等。
学校特别重视礼仪育人,重大节日必举行仪式,平凡的日子也举行仪式,甚至天天有仪式,人人天天参与仪式,充分发挥仪式的育人作用。如,每日的“入校仪式”“离校仪式”“拜孔仪式”“上课仪式”“下课仪式”“出楼仪式”“入楼仪式”,每周“升旗仪式”,每月重大活动开幕仪式,每学期“表奖仪式”等等。同时,学校开发“礼仪”校本课程,辅以课程育人。在这里,“仪式”由神圣走向寻常,由重大走向平常,由复杂走向简单,由冗长走向简短,学生每天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规范化的“崇德明礼”良好习惯。
二、守“礼节”
“礼节”是指人与人交往的礼仪规矩,是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敬礼、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告别、祝福等,是语言形式。
“礼仪”与“礼节”的区别在于,“礼仪”一般是指集体性的尊重形式,而“礼节”则一般是指个人性的尊重形式。
守礼节是人类社会和谐的基础。纵观社会,守礼者少的地方,社会秩序乱象横生,各种摩擦、冲突频繁发生。相反,守礼则文明,隆礼则和谐。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对于个人来说,守礼节是赢得尊重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守礼节的程度就代表着文明程度,也决定着受尊重的程度。凌水小镇学校特别重视教育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做到“克己复礼”,实现人人懂礼、守礼,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第一,全面规范礼节,达到人人懂礼。
教育教学各部门,首先制定和明确了在课上、课下、楼内、楼外、升旗、集会、考试、用餐、交谈和见到师长、客人及与人相处等全方面规范,明确在不同的场合,坐、立、行、言等标准,达到人人明礼、懂礼。荀子曰:“礼者,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可见,学礼,可以修身,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第二,全方位加强管理,实现人人守礼。
从“懂礼”到“守礼”的过程,就是由知到行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强化,由“他律”到“自律”,习惯成自然。通过全方位加强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密度,注重鼓励,树立榜样,重视奖优,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实现人人守礼。
三、知“礼待”
“礼待”是指以礼相待,用应有的礼节对待别人。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礼待友人;“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这是“礼待”敌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礼待人”的传统美德,教育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学会“以礼待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所在。
通过学科教学、特色活动课程及集中教育等多种途径,教育学生领悟、学会和传承“以礼相待”“礼贤下士”“礼尚往来”“屈己待人”“以礼悔祸”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以礼待人”的精髓,达到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崇德尚礼,文明做人。
四、懂“礼让”
公共场所的人员拥挤,十字路口的车辆拥堵,皆是由于人们缺乏礼让。“礼让”可以使千万人的聚会有序,“礼让”可以让车水马龙的街道顺畅,“礼让”可以杜绝公共车辆上的抢座现象,“礼让”可以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矛盾。
“礼让”是一种习惯,“礼让”也是一种精神,“礼让”更是一种文化。孔融因自小懂得让梨而名垂青史,尧舜也因让国而令世人膜拜。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强调“礼让”在治国中的作用。
凌水小镇学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特别重视教育学生学会“礼让”,做到在家礼让父母长辈、礼让家人;在校礼让老师、礼让客人、礼让同学;在外礼让他人。播种礼让的种子,养成礼让的习惯,形成礼让的文化。在这里,人与人因“礼让”而友善,校园因“礼让”而和谐。
五、有“礼貌”
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步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有人说,礼貌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教育学生广泛使用礼貌用语,努力践行文明行为,做一个有礼貌的优秀学生,是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进入学校教学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德国的一句名言:“准时,是帝王的礼貌。”警示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教育学生遵守课堂及各项活动纪律是最基本的礼貌;有病、有事及时向老师请假是学生应有的礼貌;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候,同学之间使用礼貌用语,讲究卫生、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等都是有礼貌的表现。学校还确定每月的第一周为“礼貌周”,每周的周一为“礼貌日”,强化礼貌意识,养成文明习惯。
《诗经》有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规范,“礼”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意,“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凌海市凌水小镇学校依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将持续开展“礼”教育,弘扬“礼”文化,以礼育人,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张建军,辽宁省锦州市人,1968年出生,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凌海市凌水小镇学校校长。曾荣获“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德育科研先进教师”“辽宁省家长学校骨干教师”“锦州市优秀教师”“凌海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是教育部首批名校长工作室“吴献新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