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和规范校园文化建设

原创:叶友元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07 阅读量:0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对于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认识不够深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功能和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缺乏特色与活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使师生员工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但是有的学校看起来布局合理,格调幽雅却缺少特点;有的没有实行动态管理,张贴的名人像、警句格言等一劳永逸,而学生对其熟视无睹;有的教室布置整齐一致,墙面整洁干净,却感觉不到生命的流动,放弃了学生个性生成的主要阵地,丧失了开展实践活动的多样舞台。

2.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不深、成效不大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的学校的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却是以应付检查的有关活动为目的,组织不够科学严谨。花架子多,看起来轰轰烈烈,却说教型的偏多,没有体现德育的实践性原则。

3.校园制度建设缺乏群众性和人文关怀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但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执行的严肃性不强,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另外,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队伍不够广泛和强大。

二、提升和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校园物质环境建设需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和现代化。人文景点的建设要别具匠心,提高文化品位,充分开发校本资源。为开展校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供理想场所,让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一部流光溢彩的、流动的电影。要充分运用好这些校园资源、发挥它们在每一阶段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描绘美丽的校园;可以组织校园或校园一角最佳设计方案大赛;可以对校园景观提出修改性意见、可以组织每一届的学生写雕塑介绍词,赋予它新的历史意义……总之,要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去欣赏,去爱护。软性环境的布置要有特色,如建立主题走廊,内容经常调换,开展相关活动。新鲜的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能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充分发挥校园的隐性教育功能。教室环境要生动活泼,班风自己设计,体现各自的风格与追求。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设置一系列专栏,也可以摆放自己培育的花卉。可以开辟图书角,可以张贴名书名画,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在墙上画上自己的创意画等等,打破常规的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充分体现不同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形成各班独特的人文氛围,使每一个专栏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课题和园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科技、文娱、体育、心理健康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格局。通过座谈、报告会、电影周、读书活动、升旗仪式、富有纪念意义的歌咏会、诗歌朗诵会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卫生活动月、植树种草周活动、学英雄做好事活动、环保者活动、走访家乡的名人、了解家乡的巨变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国情、区情、乡情的教育。通过各种体育、艺术等比赛活动进行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主题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技能大赛、图案设计大赛、校风征集、校歌创作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校园科技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通过广播、影视、报栏、校刊、校园网等宣传舆论阵地、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领导组织的组成应该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因为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如果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他们的感受将会达到新的境界,教育的效果将事半功倍。所以文化行为的设计、出台要经过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同,以达到全校师生共建校园文化的目的。

时代飞速前行,教育随之快速发展、变革,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