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新时期教育变革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原创:许仙蓉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07 阅读量:0

在《基于文化建设的学校变革与创新》讲座中,李更生教授先站在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将教育的发展创新与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学校背景全面融会贯通,让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有了更为宏大的视野,眼界得以提升。之后李更生教授带领我们回溯文化的起源,疏通文化与育人的逻辑关系,从而归结出办教育就是育文化,育文化就是养习惯的结论。培训促使我们聚焦思考:现代化的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中国的教育文化需要进行怎样的变革与创新?

李教授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学校文化的构成包括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等四个方面,为我们指出了培育学校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关于精神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体现国家意志,培根铸魂,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构建学校文化,精神层面的蓝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在党和国家既定总方针目标指引下,均制定有与本校相适应的办学思想及办学理念。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应既能回望来时路,又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优化升华本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全体师生深入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培育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神气质,形成积极自信的良好心理生态,从而不断适应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适应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的期盼。

二、关于物质层面

人是环境的产物,学校文化的涵养离不开校园环境的精心布局和建设。作为学校管理者,需要实时思考审视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让它们活起来,能随时与行走在校园内的各类人群交流对话,实现全方位育人。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再美的环境,久而久之也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与漠视,所以校园环境文化的打造并非一劳永逸,更新和创新永远在路上。当然,环境文化的打造需要承载哪些内涵?如何体现本校与众不同的特色,如何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者应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视角,不断回望与展望的心之所系。

三、关于制度层面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的建设让学校的有序发展有了保障,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体现和推进一所学校的教育治理水平。一个优质的学校应该具有完备的管理制度,涉及学校事务的方方面面。而目前来看,各校并不缺乏制度章程,缺乏的是不断完善与坚定执行。制度的完善应该由学校管理者审时度势,引领全体教师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商议,形成共识,进行修订。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应只是挂上墙,落满灰尘,也不应只是常出自管理者之口,而要进入到师生内心。学校管理者应该是学校制度的第一执行者和贯彻者,不凭个人的好恶或主观臆断来行事,要思考通过哪些途径落实执行制度,让大家自觉遵守制度,逐步养成有制可循,有制可依的行事习惯。

学校良性民主的制度管理方式可以沿用到各班级的管理之中,班级公约应是班级师生共同探讨形成的行为规范,班级公约的持续执行有助于培养举止文明、行为规范的现代学生。而好的行为利于好习惯的养成,好的习惯可成就好的人生,学校文化育人的价值大抵应落脚于此。

当然,学校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学校建设的变革与创新道路上,我们如果只是想得很美,说得太满,而很少迈开行动的步伐,终归要被时代所淘汰。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号角早已吹响,不允我们观望和等待,唯有真抓实干才能攻坚克难,梦想成真!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南垸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