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干部是学校干部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整体运转的中间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纽带作用。学校要发展,首要问题是抓好学校班子建设,增强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调动和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想真正让学校“赢在中层”,必须注重中层干部五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组织协调能力
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形成教育合力、凝聚智慧、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想具备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首先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能容得下事,听得进言,能不断激励下属去积极作为。其次要学会抓住关键的人和事,明确做事的基本原则和方向策略,不能自乱阵脚;三是要善于化解矛盾,避免冲突,要学会辨析分歧,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同心同向的处事合力。
二、观察思考能力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直接来源,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作为领导干部,观察要有角度,思考要有深度,执行要有力度,做到“三度”联动,切不可只入眼不入脑,到头来变成了一个“只看热闹不知门道”的门外汉。中层干部在思考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全局性和前瞻性,不能只考虑事物的表面,还要考虑事物本身的起因及处置后的后果和影响,很多中层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这就是思考不成熟造成的。
三、问题处理能力
处理问题的艺术性是彰显一个人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把事办好”是处理问题的最终目的,为此,作为中层领导干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故作聪明,否则没人给你建议,那你就是用一个脑袋去考虑问题,而不是群策群力;二是面临较大困难时,不要猛打猛冲,而是要找准一个小切入点作为突破口,“撬动”是最好的选择;三是要勇于担责,主动担责是降低共事者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只有解放共事者的思想,才能让共事者竭尽全力;四是要做到“上下通、左右同”,上下级之间沟通顺畅,左右处室之间协调一致,是“办成事”的一个基本的内在条件,万不可独行其道。
四、创新执行能力
执行力是中层干部能力素质的主要表现方式,如何将学校的决定很好地执行下去,是考验一所学校中层的试金石。执行力的强弱有一个内在的关键因素,那就是“自律”,只有内心自律的人,才能在工作中产生较强的执行力。要做到内心自律,必须给自己定下工作的规矩。履行好以下“四不”原则,可以提高执行力:一是讲求担当,不退缩;二是讲求效率,不拖沓;三是讲求质量,不将就;四是讲求协作,不推诿。所谓创新执行力,其实就是在落实常规执行的过程中做好两个融合:一是自己的执行设想与学校的执行意图有机融合;二是执行艺术与执行过程的完美融合。做到这两个融合就是很好的执行创新。
五、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内在情感和意志对外输出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促进情感交流和事务沟通,为工作开展创立顺畅的外部环境。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语言表达至关重要,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下情上报和上情下达的重要职责,如果出现表达不清,解释不明的问题,会导致很多工作出现被动。当然,身处中层也有很多“难言之隐”,既不敢承诺,也不敢表态,有时甚至还出现个别问题无法解释的尴尬,面对这些要学会急与缓,急事要边请示边进行,缓事要汇报之后再进行,但不能因为当场不能决断而对事情束之高阁。另外,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在以下三个方面上进行提升:一是表达的逻辑性,清晰的语言逻辑能让你变得精明干练;二是合理的表达方式,不抢话不插话,表述准确抓住关键;三是语气和表情要得体,这是你表达时的内在情绪,也是你的第二语言,至关重要,有时事关成败。
总之, 增强中层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所学校发展战略、人才资源、管理流程的有机结合。只有真正增强学校中层的执行力, 才能有效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学生成才、教师立业、学校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