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过度竞争离不开教育理性

作者:钟焦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7-20 阅读量:0

5岁的孩子报名学外语,培训机构的教师竟然说“太晚了”。仅此一例,足以说明时下家长之间的过度教育竞争,已经到了何种程度,更说明一些大搞超前教育的校外机构,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

之所以说这是家长之间的竞争,是因为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家长把社会竞争和职业竞争的压力直接传导到孩子身上,孩子则是这种竞争的直接受害者。能听懂英文儿歌并复述出来,能掌握40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写300个单词左右的英语作文,能答对用英语出的数学题,知道小数、分数、负数并进行加减,学完拼音并认识1000多个汉字……这就是一个6岁孩子的成绩单。可以想象,这一定不是一张最“好”的成绩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果对强加给学龄前儿童的过度教育竞争不加遏制,这样的成绩单肯定会被不断刷新。

为什么说这是过度教育和过度竞争?因为这样的教育和竞争,是以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为代价,更是以牺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为代价。如何在过度的教育竞争氛围中保护好孩子,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遏制过度的教育竞争,应将依法治教落实落细,方能守住教育底线。各地教育部门对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要求中小学要教好每一个孩子,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开课,不允许超前教育,但只管好学校还不足以遏制过度的教育竞争。时下,在家长的巨大需求下,不少社会培训机构和个人看到了商机,纷纷打出“特色教育”“幼小衔接”等旗号开班招生,有的甚至找一两名教师在居民楼里租间房就开班上课,教育几乎成为无门槛的职业,只要能挣到钱,便开张办学。家长不合理的教育需求虽然无法阻止,但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超前教育班,地方教育部门应本着依法治教的原则管起来并管好,至少可以从办学资质、教学内容等方面予以监督规范,决不能任其绑架孩子的童年,绑架学校教育。只有这样,依法治教才能维护基本的教育秩序,否则,过度的教育竞争很难得到缓解。

同时,要动员学校、媒体等社会各方力量,着力引导家长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把更多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预期,引导到科学理性的方向上来。2015年,教育部印发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如果这个意见能得到充分宣传和响应,对于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遏制过度的教育竞争,应能起到积极作用。

事实上,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长对教育的不当认知、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以及重智轻德等现象,正在积累成为推动过度教育竞争的强大外部动力。虽然不能说首要问题是教育家长,但家长确实需要在不断接受教育中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应该有一点润物细无声的从容,有一点中道而行的定力。

遏制过度的教育竞争,是一个纠偏纠错的过程,也是一个重塑教育理性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虽然不可能和竞争隔绝,但如果把市场竞争的法则简单移植到教育过程中来,那就很难再守住教育的基本价值底线。而守不住这个底线,就很难真正完成“提高教育质量”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