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素质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整合“职教师资免费培养计划”“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职教师资特岗教师计划”“职教师资专本硕一体化培养计划”等多个项目,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行“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
培养体制变革——
“2+2”再加2,确保职教教师岗位吸引力
湖南省2015年首次启动高中(中职)起点、本科层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在怀化、娄底等地中学择优招收100余名学生,由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免费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中职学校服务8年。承担培养任务的有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以及湖南师范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
免费定向培养为缓解农村中职学校教师数量短缺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在培养质量上有了可靠保障,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以及教师教育能力等都得到全方位训练。
免费职教师范生采用“2+2”分段培养的方式,前两年在6所高职院校培养,重在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第三年开始,进入本科高校学习,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师教育理论,并完成教学实习等相关学习内容。学生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后,按照协议入职到定向岗位中。2015年9月,首批免费职教师资培养对象完成考试、面试及录取工作,进入6所高职院校,开始了前两年的学习。
湖南师范大学在“2+2”免费职教师资培养的基础上,依托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将培养时间延长2年,增加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内容。培养结束之后,授予教育硕士学位。在教育硕士阶段,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并重,主要强化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教师教育的体验。
培养内容改革——
理论素养与技能训练并重奠定教师发展基础
在一体化培养模式中,职教教师培养形成了由专业理论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等构成的规范的、科学的专业教育过程,并按照职教教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设计培养内容,提升培养水平。与以往在职攻读学位不同的是,这部分学生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得到强化。
在培养内容上,一体化培养方案将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培养与职教师资综合素养养成紧密结合。从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课程三大课程群。通识课程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所应具备的人文、科学素养与通用能力,如时间管理、语言能力等。专业课程主要培养作为职教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师课程则包括职业教育学、职业心理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职业教育管理以及专业教学实习等。
为构建科学的一体化培养课程结构,学校各个专业对中职学校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在理论修养、素养特征、知识结构和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依循理论学习与知识认知的基本规律以及专业技能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特点,按逻辑顺序编排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规划职教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目标。
教学模式创新——
“校—企—校”协同将“卓越”落到实处
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行“校—企—校”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优秀高职院校培养资源与本科院校教育条件的整合,引领了职教教师培养“实践取向”的改革走向。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与企业实践将有效反哺大学的职教教师培养,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探索渠道,确保了卓越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
从教学模式创新的视角看,一体化培养有效地突破了教师培养与职业学校教学之间的边界。作为职教师资教育的高级阶段,一体化培养是典型的专业教育,将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养成,以区别职教师资本科阶段教育所指向的基础素质养成。
通过多主体协同培养,毕业生具备了坚实的“双师型”教师基础;分段教育的实施,为胜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持;培养过程中基础理论适当、专业技能充分、教学技能足够,形成的专业素养符合职业学校需求;6年的学习,保证了受教育者能深入理解职业教育和教师专业的特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素质。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