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四梁八柱”

作者:鲁彬之 刘燕 刘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12-01 阅读量:0

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跟进,从“四梁八柱”入手,办好适合的职业教育。“四梁”是指职业教育要适合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学生差异、学校实际,“八柱”是体制机制、专业、课程、教师、培养模式、硬件设施、文化氛围、质量保障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八个方面。

适合国家战略,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教育,“上午的职业教育就是下午的经济”。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定向器,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发动机。职业教育应该与经济发展同向携手偕行,应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肩前进。适合的职业教育应紧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紧密对接“一带一路”“创新驱动”“人工智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现人才培养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频共振,适应并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更充分更平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适合社会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推进分工的扩大化和细化,带来的是对多元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不仅需要研究型高精尖人才,也需要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让卫星上天、蛟龙入海的科学家固然重要,但是让马桶不漏水、手机不漏电的工匠也同样不可或缺。适合的职业教育应顺应社会多样化和优质化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让社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适合学生差异,协调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传统考试脱颖而出的往往是语言、逻辑、数学方面智能较强的人,一些不擅长理论、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成为“落榜生”,殊不知这些学生亦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如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等。适合的职业教育应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抛开“考试”这把标准尺子的教育,是尊重个体智能结构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对教育者而言,要回到教育的逻辑本原,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对学生而言,无论是选择普教还是职教,亦应考虑自身特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学校实际,走有自己特色的新时代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之路。办教育不能盲目实行拿来主义、全盘照搬他校成功经验,因为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特点和区域特征、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如有的学校身处旅游城市,构建基于旅游产业链需求的专业群易成优势和亮点,而他校模仿可能只会东施效颦。适合的职业教育应因校制宜,扎根学校实际,找准优势,创办品牌和特色,积极研发校本课程,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校的内涵发展和高水平建设。

职业院校要创办适合的教育,更要在体制机制、专业、课程、教师、培养模式、硬件设施、文化氛围和质量保障等“八柱”方面深化改革。其中学校体制机制是“牛鼻子”,专业和课程是主要载体;适合教育的实施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心中有学生、脑中有社会、胸中有国家战略的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上应该更加凸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善办学条件,确保硬件设施的优良供给;在软件上,创设与适合的职业教育相匹配的文化氛围;促进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建设,优化企业行业评价,强化质量保障。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