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高铁扒门”,开师德建设新药方

作者:于钦金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18-01-12 阅读量:0

合肥火车站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贪官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晚点发车。经过确认,上述女性乘客为合肥市永红路小学的一名教师。日前,庐阳区教体局已对其作出停职检查查看处理决定。(1.9澎湃新闻)

“高铁扒门”事件经主流媒体报道后,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持续发酵,我认为,这除去因事件本身的性质恶劣(造成列车晚点发车)之外,还有另一重要原因,即肇事者是一名现在职教师,她的无知与撒野与身份不符,出乎人们的意料。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上古时代,就将其量体裁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现如今赋予 “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其内涵则更为丰富和隽永。事实说明,教师自古以来即是受人敬佩和赞誉的对象。这主要是因为,他(她)们有着与他人一定程度的不同:既有知识,又懂道理,故,俗有“先生”之别称。“教师怎么还能做出这等事?”,在惊奇之中,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人品定位高度。

居高的主流民意和公信力与低劣的“高铁扒门”事件,呈现的巨大反差,也需要我们去把脉问诊:一些教师虽在学校是个好职工,但在社会上不一定是个好公民,“高铁扒门”的女教师即是突出一例。痛定思痛,对症下药,我认为:

首先,师德建设要引入社会公德元素。分析总结“高铁扒门”事件的得与失,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工作层面上,而且还要同社会公德教育结合起来。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仅指在教育教学层面上的表现,还表现在不同阶层、领域和场合与他人的交往与共处上。

其次,教师自身的从严要求。从“高铁扒门”事件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从社会公众对“教师”高度关注的角度去品味、感受或理解,以此来检点和衡量自己。要知道,越是受人尊敬,越是要好好珍惜和自重。另一方面,在人际交往中,要永远不可忘记自己是一名受人“高看”一眼的教师;无论在何时何地,“为人师表”是一个教师永不褪色的本分。

再次,实施督查制度。据报道材料显示,这名肇事女教师在校期间,其品质并不是那么坏,而且在区内外还是个小有名气的教师。两种人格和品质的反差:即校内的“本分”与校外的“任性”双重角色的表演告诉我们,考查、评价一个人不能依一时或一地的表现而定论。因此,我认为,建立和完善以学校、家庭和有关部门为主体的教师职业道德督查、评估机制,对教师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督导检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