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才能风清气正

作者:许艳丽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18-01-12 阅读量:0

据报道,广东连州的一位班主任张老师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88.88元的微信红包,马上回赠90元红包,家长没领取。而市教育局认定张老师未归还红包,未向组织汇报并交由组织处理,虽然免于纪律处分,但仍作出了给予其诫勉处理的决定,“红包涉及的金额虽然小,但性质还是一样的”。有人认为,张老师的行为确实造成了轻微的危害。如果也能像那名学生家长那样,不点击“领取”其发送的微信红包,便不会给人口实。家长的举报让一个本来春节期间的社交行为变成了涉嫌违规的事件。(新京报1.8)

2014年,教育部下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明文规定,也是作为教师,最起码的常识与意识。

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教育事业,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教师是提供教育服务的专业人员,其履行的是公务职责。家长与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收受服务对象,势必产生造成教育的公平与公正,也是教师以公共身份捞取私人利益的体现,无论金额大小,都违反了社会公德,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法律。

有人说,家长先发红包,再行举报,这是显而易见的挖坑设井,有意让教师难堪。但是,即使如此,教师也是难逃其咎。试问,教师面对家长的红包为何要点开,退回家长的红包,家长没有领取,为什么没有通过其他形式退还家长。或是及时向组织说明情况,以规避个人风险。教师的无视与疏忽,也从一定层面上折射教师自我约束不够,规则意识不强。

教育是神圣的职业,教师既然选择教育,就应当坦然接受清贫,至少不借自己的教育工作,捞取一定利益。因为,教育一旦掺杂了金钱与利益,也就变得功利而势利,教师不仅不能保证一如既往地跟随自己的内心,实施良心的教育,还极有可能一不留神栽了跟头。

无论是严厉的法律,还是社会公共道德,都是外在的力量,教师如若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则严格约束自己,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就必然让教育蒙上世俗之气,也让自己变得俗不可耐,更为严重的还有可能被利益蒙蔽,做出有违教师形象事业。

勿以恶小而为之。红包再小,也是利益,利益再小,也有可能改变心性。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史,很多就是由小到大,因小失到,从小利益走向大腐败,以至于捞利成性,走上不归之路。教师虽然没有权力换取巨大的利益,但是,用公共教育权力换取利益的行为,同样是侵蚀灵魂的自灭之举。

严于律己才能风清气正,恪守底线才能一身轻松,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内心的警醒,不忘身份,牢记使用,以高尚的情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用自己的高雅品格,无形影响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