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师道尊严,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作者:罗义安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18-03-07 阅读量: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指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

开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送给教师们的“大礼包”——《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可是,在有的地方或学校,师德建设是“软任务”,弹性大,缺乏硬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有的地方和学校考核教师仍以升学率为主,致使有的老师认为“上好课就是最大的师德”。由于有的学校和老师对师德建设的认知出现偏差,这就导致师德建设缺乏力度,因而师德滑坡严重。性侵、辱骂、体罚学生、有偿补课……近年来,少数教师违反师德,甚至违反法律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民众对教师群体素质的强烈担忧,甚至对有的老师失去信任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不高、身不正的老师如何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如何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又如何使教育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既要强调师道神圣,也要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违反了师道,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重振师道尊严,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但所尊重的是学高之师、身正之师,就要求广大教师人人学高、个个身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要健全长效机制。在有的学校,由于没有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致使有的老师出现师德问题,影响了教育的形象。只有健全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才能够常态化、长效化,师德问题也才能够得到及时纠正。

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在有的学校,师德建设被概念化、简单化,甚至划定几条红线就当作师德建设的标准。其实,师德建设不是简单地制定若干行为规范,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行为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特别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为此,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要创新形式,讲究策略,因校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让师德建设直指师德的“病灶”。

此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自律自警自省自爱,敬畏职业和生命,廉洁从教,守住师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才有助于重振师道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