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一个大写的“人”——一位中学教师的追求和梦想

作者:贾晓伟 来源: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03-27 阅读量:0

从教29年,所带的班形形色色,但无论是何种状况,他们都会成为沃态团队,都会成为学校综合评定分数最高的班集体。我的经验是单靠传统的“管”是不够的。 “管”,往往是建立在让学生绝对服从的基础上,缺少对学生起码意义上的人文关怀,其结果只会导致管理上的日益被动。如果我们在管理中对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呵护,把他们当作真正的人,并把这个“人”立起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那么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团队都可以成为优秀团队。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尝试。

一、变“目中无人”为“满目皆人”

一方面因为应试教育的误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自身的急功近利,致使我们在教育管理变得“目中无人”,尽管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学生,分数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于是,学生的个性泯灭了,学生的道德被忽略了(虽然天天挂在嘴边),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退居二线,这种“目中无人”式的管理,即使是多培养了几个所谓的“上线生”,却很难说有益于民族素质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作为一个人生了下来,但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他还说:“如果您想培养真正的人,那您就应竭力使您的学生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把兴趣的中心放在做人上。”

我们的管理应该首先把学生定位在“人”这字上,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应该有鲜明的个性、分明的爱憎、顽强的意志、高远的追求、无私的奉献……要想让学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必须先把他们当“人”来培养。

每次刚接班的第一次学生会和家长会上, 我都会这样对他们说:“不管你们以前的成绩是优是劣,不管你们的家庭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们是男是女,不管你们的长相与衣着漂亮与否……到了我们这个班,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学习做人,学习文化知识,若二者不可兼得,首先学会做人。”我说这些话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强调我的公平原则和育人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是一个受到尊重的人,一个注重道德修养胜过文化修养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灵上的修养,智力上和意志上的修养是不可想象的。情感上的修养,只有在人精细而聪慧地体会到他周围的一切,处处有着与人交往、与自然界交往的欢乐,有体力上和精神上紧张劳动的欢乐、知识的欢乐,到那时人才会具有这种修养。”

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了做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变“目中无人”为“满目皆人”,你才能看到一群性格各异,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学生。

“满目皆人”就是要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逐步把他们塑造成“人才”,使整个团队成为智囊团、精英队。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伯乐的法眼,“相马”要准,一旦确定培养目标,就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班的马晓东同学是第一个向我“发难”的学生,“老师你说话能不能不要那么大声,听得人心里发慌”听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我从教以来头一次遇到这类的“批评”,但也由此我对他做出了“是个敢讲真话,正直学生”的评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对他仔细地观察,最后我让他做班级的纪律班长,他没有让我失望。但我也适时地教他为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怎样得体的表达等,他进步很快。

是啊!教师?教师又是该做什么呢?我认为:教师的职责是要把每一个学生教好。因此我确立了这样一个观念:转化一个学习困难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

二、变“独裁、无序”为“民主、科学”

如果我们把班主任的威信理解为让学生绝对服从,那是对“威信”的亵渎与曲解。在这种“威信”的指挥下,学生貌似“井然有序”,实则隐葳着巨大的心灵叛离危机。这种独裁式的管理,最终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无序,并形成一个阵容庞大的对立面。

实施班级管理,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个性激励。

1.评选各种班级之星,共23项。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自我。比如“孝顺之星”“诚实之星”“勤奋之星”“文学之星”等等。

2.构建展示文化。展示各类榜样、学生作品、活动身影、生活哲理、遵守规则。

(二)培养独当一面的班级干部。

遵循“精优严放”:“精”,就是干部的人数要精,宜少不宜多。即要“精兵简政”,可以班长、支书一人兼。这样就避免了推诿扯皮。班委会、团支部成为统一整体,携手并肩开展工作,加强了工作力度和广度。

“优”,干部各方面的素质要高,能够堪称楷模。我认为,选拔干部不能将就,宁缺勿滥。对干部同学的缺点决不姑息,因为迁就某一干部的某一方面的缺点,就会有一个群体效仿。他不但不能管好班,带好头,反而会起负作用,形成负影响。

为了保证班干部的“优”,应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鼓励所有的学生参加竞选,通过投票和班主任的考察确定人选。这样做,不但保证了班干部的质量,树立了班干部的威信,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严”,对班干部要求要严。对班干部要功过分明。班干部犯了错误,班主任不能护短,处理要严厉,但要注意方法,严爱结合,不能劈头盖脸一阵乱轰。要晓之以理,使之真正明白其错误的危害,体会老师的爱护之意。

对班干部的管理除了经常指导外,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克服缺点的最好武器。因此,我要求班干部们无论学习多忙,都要每月一会。会议的内容是:汇报工作,交流经验,检讨错误,开展民主评议,制定下一个月计划和目标。由班长主持的这种会议,在我班已形成了惯例。会议气氛严肃,干部态度认真,自我批评深刻,互相批评不留情面,有时还会出现哭鼻子的现象。由于批评出于真诚,这种评议不但没有造成班干部间的矛盾,反而使他们更加团结,且对班级工作的开展更有计划也更有效了。更主要的是他们提高了自身素质,提高了工作能力,也切实改掉了他们的一些坏习气、坏毛病。

“放”,班主任对班干部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放”。“放”就是放开手脚,大胆放权,给予干部一定的自主权。“放”也不是撒手不管。班主任要当好参谋,掌握好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我们班的干部已基本上形成了日常班级干部的独立的、系统的工作能力。

“精、优、严、放”四字方针,保证了班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及率先模范作用,为班级良好局面的打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班级有这样的班级干部队伍,入学两个月后我就可以“垂拱而治”了。我的班级的各项积分均是全校第一。

(三)构建教育共同体。构建班主任、科任教师、家委会、学生干部德育网络。

1.责任利益共担,形成教育团队

如果班级管理的责任仅仅由班主任一人承担,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激励、学法指导、日常管理由班主任一人负责,这样不但会令班主任感到力不从心,也会让科任老师认为自己是局外人,参与班级管理名不正言不顺,管多了还担心会引起班主任以及他人的误解。于是,班级大事小情就只能全由班主任一人没日没夜地忙活,而科任教师优势资源只能束之高阁,就形成了“一人干,大家看”的奇怪状况。因此,学校应该从制度入手,从整体出发,把一个班的所有任课教师组建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为成员的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教育团队,让他们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具体地说,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每个小组同学的思想教育、学习指导等由一位科任教师负责,班主任负责总体协调沟通、制定规划、着眼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期末时,学校分析总结各班级教育教学绩效达标情况,进行论功行赏时,要把班级所有任课教师奖惩利益捆绑在一起,达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效果。这样就从客观上把班级任课教师捆绑成一个整体,就会促进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团结合作,使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良好班级管理局面。

2.同商班级大计,共参班级活动

班级管理表面上看没什么大事,好像就是一些婆婆妈妈的琐碎小事。其实不然,每一个教育过程的实施,都关乎到每一个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有时一个阶段,一次活动,一件小事处理不当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如果只是由班主任一个人独立承担,势必出现想得不周到,做得不完美的情况,同时还会让科任教师有事不关己,不被尊重的感觉。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工作计划的拟定、班级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后进生的转变、评优评先、学生鉴定以及大型活动的策划等工作中,都应征求科任教师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建议,让他们参与进来,担当重要角色。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关心班级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教育团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

3.适时赞美欣赏,共树教师形象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该相互捧场,共同树立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古语有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欢他们的老师,才能学好他们所教的学科,才能更好地接受他们的教导。教师之间最忌相互拆台、相互贬低。在学生和家长面前有意无意抬高自己而贬低其他教师,这样不仅降低了其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损毁了自己良好形象。一旦教育团队内部出了问题,班级工作就只能是各自单打独斗,一人唱独角戏了。科任教师会感觉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难与班主任沟通,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棘手问题;班主任会感到自己太势单力薄,缺少帮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不露痕迹地向家长和学生们介绍其他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和特长,树立他们的威信,使学生们喜欢他们的老师,喜欢他们的教学,喜欢他们的教导。看似不经意的彼此赞美,有时却能迅速拉近教师们彼此间的距离,增进教师们与学生间的情感,达到三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4.互通教育信息,相互支持配合

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应当随时掌握班级学生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经过甄别和归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除从学生方面直接得到一部分外,许多信息,如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思想动态、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及创新与合作精神等)和学科教学过程中班级的整体班风表现及倾向(组织纪律、学习氛围、教学质量等)还要从科任教师那里获取。班主任对学生个体和整个班级的状况了解越全面、越客观,越切合实际,工作就越能有的放失,就会越有成效。此外,科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补充。

科任教师的工作更需要班主任强有力的支持与配合,因为良好的班集体是实现学科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良好班集体的培养关键在于班主任这个教育团队的领头人的能力发挥。也就是说,支持班主任工作实际上就是支持自己的工作。班主任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远多于科任教师,掌握的教育信息更全面、更深入,更有利于把握教育学生的分寸。科任教师应不断与之取得联系,搞好合作,取得班主任的支持与帮助,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和班主任一道给予孩子关爱、关注和恰当的教育。

科任教师要想与班主任合作得好、合作得愉快,首先应明确认识,充分认识良好的班级管理机制和班级氛围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取得良好工作效果的基础;其次是工作要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有关活动,承担相应的工作;第三,承担起本学科课堂的管理职责,在经常与班主任互通工作情况及有关信息基础上,自觉处理好各种问题;第四,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不拖班级后腿;第五,深入分析学生现状,自觉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5.共学先进理念,找准教育角色

教师应该是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能力的培养者、心理的疏导者、情感的激励者、人格的守护者、发展平台的搭建者,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班级所有的任课教师应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取得共识,使每位教师的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教育方式方法不发生相互冲突。这样,教育团队的工作就能相融相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扬长顺便补短。包装批评语言、重视表扬、搭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

  对学生的批评学会包装语言。我班有个男生非常情绪化,和其他学生的美术联考中没有画完就不画了,成绩可想而知。美术老师向我告状。得知此事之后,我找到了这个男生,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说:孩子,你知道吗?阅卷的老师是我的一个朋友(其实我根本不认识,为了增强他的认识感我才这么说的),他给我打电话说“我班出现了一匹黑马,那画画的感觉非常好,是他很少见到的画画奇才,如果他的情绪稳定,再加上勤奋,前途不可估量”。他听完我的话之后,连眉毛都笑了,当即表示,一定好好学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后来这个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

(五)策划触动心灵主题班会。教育只有触动心灵才能引起心灵的震颤,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灵震颤中生命才会变得晶莹而美丽。如我与学生策划了《感恩》《手心向下永远比手心向上快乐》《性命——性格决定命运》以及《梦想创造未来》等主题班会,在心灵深处唤醒学生。

(六)实施自习课无人看管制,提倡无声自习。班级设立无批评日,无批评周,有了问题学生写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觉醒意识。

 总之,我要尽我之所能,让学生在我的班上得到应有的尊重,获得自我塑造与发展的空间。但是对于像我们这样生源的学生,尽管我们很不愿意提及“后进生”的字眼,但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这类学生表现出的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既然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存在,更不能排斥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寻找有效的教育他们、转化他们的对策。

我班有一名学生小A,一提起该生的表现就会让人发怵:上学凭心情,来去自由。半学期旷课48节,迟到72次;上课找麻烦。老师正在讲课,他会突然跳起来,大谈规章的不合格以及学生没有自由等等(当然他所谓的自由就是随便);下课抽烟、打闹,随手扔垃圾那更是家常便饭。老师找他谈话,他的态度极其恶劣,甚至“出口成脏”,有时还会对老师进行威胁。请他家长来共同教育,他却对父亲喊到:“你没有资格管我。”(他父亲是生意人,忙到平时无法顾及他)。从小学到中学他都是一个混世魔王。他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派出所的人抓他进去,揍他一顿,替家长教训教训他。说句心里话,这样的学生谁遇到都会感到头痛。在以后与他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智商非常高。他的数学成绩可以说是全年级一二名,但他又非常的自卑,甚至可以说是无知,他连升学与就业有什么区别都分不清(因为他的父母几乎是文盲)。他们姊妹五个,其他四个的学习成绩都是父母的骄傲,只有他可以说是父母心中的一根刺。由于在家庭中和在学校里长期的不被重视,才形成了这种的阴暗的心理。我们教师如果能洞察出学生的内心世界,那无疑就找到了打开其心扉的钥匙,转化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因此根据该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转化计划。他的数学好,我就轻轻地拍一下他的头,当场赞许他:有你这么聪明的头脑,我相信你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会是很棒的。如果他有几次没有迟到,我就表扬他说:小A这么远的路,却能到校这么早,一定克服了许多困难。当同学们掌声响起的时候,我发现他那生硬、冷漠的脸上有了笑容,眼里有了自豪。如果他有一堂课没有胡言乱语,我就把我的激励及时送上。在我的一次次的表扬与激励中,我发现他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学期只迟到三次;各科的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更可喜的是他对各科任老师也明显地有了尊敬和感激之情;平时那玩世不恭、冷漠的脸上也有了喜悦之色。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禀质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表扬与激励是多么的重要。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吝啬这种不花一分钱的表扬呢?“后进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中意识到无限的温暖,就如同受挫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激起其茁壮成长的激情。那时可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了。

三、变“急功近利”为”“志存高远”

应试教育的第一大恶果就是使众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变成急功近利者。人们在高学历效应和名校效应的驱使下,唯分数是瞻。尽管素质教育的春风早已吹遍神州大地,然而大学录取方式并没有根本性的变革,所以,我们教育者只好戴着脚镣跳舞。

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诫我们:“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当然,我的意图并非让学生放弃分数,而是引导学生不要总是将眼光盯在分数上。我所努力的一切,是想尽量发挥人格因素、团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学生的分数自然也不会低)。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只有管理者志存高远,学生才可能志存高远。我们要绐终站在育人的至高点上,设计好每一个管理程序。我总是乐于向他们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成大器者,同时也关注身边的一些平凡而高尚的人,以便为他们的人生铺上一层亮丽的精神底色;我乐于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亮点,以便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我乐于抹去他们心灵上的一丝丝阴影,以便减少他们前进路上的羁绊;我乐于为他们架设一道道心灵上的桥梁,以便减少他们人生旅途上的孤寂……凡事从大处着想,凡事往前看一步。想一想,无论他们今后在什么岗位上,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是多么重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只偏爱分数?

少一些琐碎的念叨和空洞的说教,少用一些落后的价值观去衡量和约束学生,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在尽量保证他们都成人的基础上,渴望多出几个大写的“人”,这将是我永远的追求和梦想。

(作者: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贾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