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缺失与亲情弥补——留守儿童案例启迪与对策

作者:潘安 来源: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 发布时间:2018-03-31 阅读量:0

留守儿童极易成为问题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大“困境”;为此学校应针对性设计专题活动,一是给留守儿童的家长致公开信,以案例引起家长的注意,强调监护人的选择要慎重;二是精心设计针对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活动,避免留守儿童因长久缺失亲情关怀,而造成对情感淡漠等问题。

案例概述

14岁小姑娘陌陌的童年与花季无缘。陌陌6岁时,父母便去福州郊区种菜,这期间又陆续超生了两胎,根本无法顾及留在老家的陌陌,8年中,陌陌在奶奶家、外婆家、姑姑家之间辗转,虽然过着漂泊的日子,但陌陌学习成绩不错,这让家人很欣慰。父母打电话询问情况,亲戚们都说她学习挺好,考试成绩班里名列前茅,外婆还会带着陌陌去吃肯德基,可陌陌还是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期间村里有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整天在外闲逛,动不动就打陌陌,逼陌陌交保护费,陌陌没地方倾诉,上下学心里总是惴惴的。这时有个18岁的高中生常常接近陌陌,慢慢的两人就交往了,奶奶发现后告诉了姑姑,姑姑打电话给其父母,父母在电话里狠狠的骂了陌陌。陌陌恼羞成怒,更公开地把所谓的“男朋友”带回奶奶家,姑姑单面警告,陌陌以死威胁。之后姑姑也不敢过多地干涉,何况姑姑也要操劳自家的事儿,慢慢的就不再管陌陌的“恋爱”。

案例分析

有家长委托的监护人监护,为什么还会带来这么多的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分析监护人的心理和行为。

一、监护人一般只狭隘地关心孩子学业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基本上过年才回家一次,甚至几年都没有回家, 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至于这些隔代抚养的老人,如陌陌的奶奶,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管教孩子都只是狭隘地关心孩子的学业。和孩子交谈时,都是只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极少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关心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至于孩子平时和谁在一起,大部分监护人都不大清楚,更做不到探听孩子的“心声”。同时老一辈的监护人,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打骂管教、物质奖励管教、过分溺爱等,这些都容易造成“留守儿童”扭曲的性格。

二、监护人一般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身心问题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认识,内心存在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人帮忙引导,而监护人如陌陌的姑姑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或者对他们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找不到合理、科学的方法给与引导,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出现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甚至有可能发生自杀事件。   

三、监护人一般不敢严格管教 “留守儿童”

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平常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毕竟这是“他人的孩子”。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较为散漫,行为存在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行为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较差。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也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逃学、说谎、打架、早恋等在“留守儿童”身上比例极大,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尤其是监护人,又怕说重了,又怕说轻了,摇摆中发现“留守儿童”已经“沉沦”。

案例反思

1.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除了身体、经济、家庭环境外,更要考虑其教育的能力和手段,对于年龄过大的监护人更要慎之又慎。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尽可能地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即使是农民工学校也行,因为周边的人基本与自己处境相当,容易“同病相怜”,从而产生亲近感。

2.从各方调查材料来看,父母双双外出的对子女学业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消极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因此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又没有适合的监护人,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3.若父母均外出,注意联系监护人的同时,也须同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借助各种通讯工具远距离参与孩子的成长,不可忽视距离的美。同时切记,监护人的监护无法代替父母的亲情教育,身在外地父母也不能是甩手掌柜。

经验分享

家庭是未成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作用至关重要,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缺失,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容易在精神上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变差。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甚至引发心理疾病。他们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如何弥补亲情断裂形成的空间,要把握住关键的“节点”来个远程互动。活动设计如下:

节点一 ——对孩子来说是重大的日子

班会案例:“爱的礼物”主题班会——初中部“六一节”专题活动设计

第一环节——爱心奶奶的礼物

社会爱心人士、退休教师组成的爱心奶奶团跟她们的帮扶对象——留守儿童见面,自主组成一对一学习生活帮扶关系;爱心奶奶给孩子送上爱的礼物,让孩子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身边的爱。有的留守孩子在收到爱心奶奶的礼物时,居然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手捧着礼物,用幼稚的童声叫出世界上最感人的话语——“奶奶,谢谢您”“奶奶,我爱您”。

第二环节——留守孩子的礼物

让班级的留守孩子给爱心奶奶送份回礼,如手工卡片等以示感激;让他们给远方的父母送上几句话,如明信片等以示怀想。亲情需要营造,亲情需要形式。

第三环节——班主任的礼物

学校可以邀请部分家长返乡来到学校,在事先没有告知孩子的情况下,来到“六一”活动现场,给孩子们一个神秘的礼物。当台上留守儿童转过身来看到父母的刹那,相信定会有情感的震动。也可以让孩子们拥着父母,说说心头的委屈和思念。

感悟: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爱心奶奶可以将漂浮的身影拉到身边,同时发挥余热的爱心奶奶又刺激了父母的反省,促进他们回归本位。而孩子的生日、儿童节、期末考、入团日、出游、晚会等关键的日子里,会更希望有家人的陪伴和关注。偶尔一回爱的抱抱,因为珍惜才会可贵,孩子们会铭记,父母要珍惜。

节点二——对父母来说是重大的日子

班会案例:“致敬母亲”主题班会——高中部“母亲节”专题活动设计

第一环节——问候母亲

在母亲节主题班会中,我们设计了众多的贺卡、动漫、视频等,发送给母亲。在前期的工作中,学校主动联系在外工作的部分家长。在班会中,实时跟他们交流,让孩子通过视频、音频、微信等方式向伟大的母亲致敬。

第二环节——了解母亲

也让很多留守儿童的母亲现场发视频、音频、微信等,一声声话语、一段段视频,无不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思念和关爱。同时,让母亲们将自己工作的场面发给孩子,相信很多孩子目睹了父母劳作的现场后,他们会更深的体味父母的不易。

第三环节——礼赞母亲

让朗诵比较突出的学生朗诵礼赞母亲的诗歌,让学生在诗意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渲染。

目前我们关注较多的是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造成的不利影响,但实际上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作为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和事迹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除了节日外的重要日子,加工资、换工作等事情,实时与孩子分享,让孩子伴着家的成长而成长,让他们深刻的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

在沟通的内容上,父母不能只关心学习、考试,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不仅可以弥补亲情断裂的空间,而且也让亲情因“空间”而产生独特的美。

(作者:福建省福鼎市第六中学 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