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心灯,陪你走过这一程 ——一个学生的青春期“历劫”

作者:李万红 来源: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思源实验学校 发布时间:2018-04-04 阅读量:0

三尺讲台上,一间教室里,不断地上演着属于我们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珍珠般点缀着我们繁忙而充实的教学生活。我之所以把这些教育故事比作珍珠,是因为这故事里的学生就如当初揉进蚌壳内的那一粒沙,他起初并不想成为一颗珍珠,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如那只蚌,在沙砾进来之前和之后都没有想到这是孕育一颗珍珠的机缘,也并非愿意和痛苦作伴。面对这粒在蚌壳内不断折磨着我的小沙子,我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与沙砾拼个蚌死石碎,要么就想办法努力浸润它,把这粒沙子同化。我选择了包容,并从体内分泌出美丽的珍珠质,把小沙粒一层一层的同化,而我的班级故事,就是蚌养珍珠的痛苦到圆润的转化。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青春期,也是孩子成长的“叛逆期”,成长面前没有差生和优生,我对这个阶段教书育人最朴实的理解就是:成长的路上谁不跌跤?我要努力为孩子们点一盏心灯,陪他(她)走过这一程。

写在前面的话

一个入学成绩在年级也算得上名列前茅的优秀生,两年多来,几度“历劫”:初一下学期学校第一起校外打架,初二上学期逃课上网,初二下个学期“写情书”未果,初三开学后“彻悟”。这期间成绩从名列前茅跌到中游又跌到谷底,而如今又接近全优,几经沉浮,终成大器。 

“头条”男孩引关注

开学一个多月,初一的孩子完成了小学走读到初中住宿学习生活的过渡,我也为渐渐稳定的班级管理略感欣慰。

又是一个周末,我脚还没进门电话就已经响起,“李老师,快看办公群信息,咱们班xx打架视频传到办公群了。”我赶紧挂断电话,办公群里已经“热闹非凡”,果然是我班的xx和另外一个孩子在一片麦地里互掐,视频很短,另外一个孩子看不清楚。经了解原来是一个家长路过看到这一幕就录下来传给了他孩子的班主任,那位班主任又不能确定是哪个班,于是发到了办公群。

我又立刻给家长打电话,确定孩子在家后,向家长反馈了孩子的问题,并把视频转发过去,要家长问明情况后进行教育,周一和孩子一起到学校来一趟。

周一他爸爸一早就到了,开口就这样的话“老师,我已经教育过他了,你给他一次机会,下次再犯我直接领回去。”说完扯过来孩子让他道歉,我瞥见孩子红肿的脸,一种长期做班主任的直觉告诉我这个父亲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我借机说道:“我接受你的保证,孩子进班上课,你先回去吧。”家长说了句“给老师添麻烦了”就走了。

我沉下心来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就是两个孩子放学做伴回家路上先斗嘴,后来彼此杠上了就开始“扭打”,到没有什么矛盾。我松了口气问他跟家长怎么说的,家长是不是打他了,为什么打这么狠。xx噙着泪告诉我,小学之前他一直在外省老家跟七十多岁的爷爷生活,今年刚被父亲接过来。他不怕爸爸打他,就怕爸爸再把他送回去,所以他请求我能不能别跟他爸爸“告状”,他以后保证不犯错误。我答应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特别留心他,发现那件事之后他真的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在年级前列。

答应不“告状”,不只是一种承诺,其实是维护孩子脆弱的心。教育能起作用,其实是能给孩子一种可以寄托的信任和安全感,一句话可能不经意就照亮了孩子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

“失踪”背后的故事

“老师,xx预备铃点名时没进班”“老师,其他老师办公室和餐厅、操场、厕所都找了,没有”这时已经上课半小时了,我决定到门岗看看,中学吃完饭回班的时间正好是小学进校的时间,我麻烦门岗调了一下监控录像,一个小个子男生正从人流中逆行向外。应该是私自离校的可能性较大,我立即联系家长,没有回家。又在班里了解到他也没有什么异常,等家长到学校后,发现最近这段时间家长也没有什么问题。又急又愁时,班里一个爱上网的学生来了,建议上QQ看xx是不是出去上网了,xx的爸爸第一反应说不可能 ,一旁的妈妈忍不住说赶紧看看吧。果不其然,QQ头像在动,刚要聊天他就隐身了。我先问这个学生怎么知道他上网的,他说xx知道他爱上网找过他几次,跟他去过网吧。我立即带着这个学生和xx家长在附近网吧寻找,终于在离学校几里地之外的村子里的小网吧找到了他。我也是气的不得了,他爸爸打他,我没有阻拦。他爸爸要带他离开我也没有阻拦。这时他妈妈哭着说:“老师我能不能单独跟你谈谈?”

他妈妈小声哭了一会儿才抽泣着跟我倾诉起来。原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xx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嫌家穷离家出走后跟他父亲提出离婚。他父亲离婚后也离开家乡到这里来打工,和她结婚才两年多,有一个不满一周的小女儿。xx是因为老家的爷爷年龄太大又该上初中了才接过来。本身孩子与父亲之间就有隔膜,跟后妈更是从来不说话,她也觉得对待这个孩子的教育非常尴尬。今天她之所以说这些是想请我原谅他,她说平时在家里他爸爸对孩子要求特别严,并总是拿送回老家做威胁,这次如果我要是让他停课或是被“开除”,他肯定得被送回去。她说,如果孩子被送回去,她这个后妈没法做不说,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让我无论如何给他们这个家庭一个机会。她还说其实她已经发现孩子上网,怕他爸爸打他,也怕孩子因为自己“告状”心生嫌隙,就一直瞒着。

这令我很矛盾,不处罚就是无视校规,却也不能不考虑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思考之后,我给他们家导演了一场戏。爸爸坚决要送他回去妈妈哭喊着拼命阻拦,并替他担保。我把这次惩罚降低,不停课但要停宿,并在他面前反复强调都是被他“妈妈”的求情打动。他爸爸说上班根本没时间早晚接送,他妈妈立即说她调班,把女儿先送到她娘家让老人带着,她接送xx一段时间。

我同意了,自此之后的一段时间这位“妈妈”早送晚接,这期间我也找xx聊过,发现他上网是因为他是外地来的,对这里人生地不熟,正好课间听那个上网的同学聊到某种游戏,他觉得很是新奇,就跟了人家几次,慢慢的就有点上瘾,把零花钱全花了,还从家里拿过钱,“妈妈”发现后劝过几次,根本不愿搭理她,也知道她不会告密,就越来越胆大。趁此机会我跟他讲了他这个妈妈是怎样替他“求情”的以及内心的苦衷,尤其是这些天对他的接送,让他也不妨想想如果是亲妈是不是也会这样做,这个妈妈待他像亲妈。

一个月之后,母亲节班里做了一个主题活动,要孩子用心给妈妈写一封信。我特意走到他身边,小声问他写吗,他说写,我的心微微颤了一下。

第二天他的“妈妈”给我打电话,哭着给我念了他写的信,在我听来倒也没有多少动情的话在里头,但我明白对这样一个妈妈来说,那不只是认可。

孩子懂得感恩,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少了隔阂,开始融洽。我想我给孩子的心里又点亮一盏灯,这盏灯温暖了一个家。

“情书”风波

“谁是李XX老师”,初一的学生校长一手拿着一张纸,一手牵着一个哭啼啼的小女生来找我,知道我就是她要找的人,理直气壮地说道:“好好管管你们班xx吧,不好好学习还给我们班这位同学写情书,人家不要他硬塞给人家,还说以后吃完饭就在餐厅门口等她,看把她都吓成什么样了,你好好管管吧!”我先是安抚了那个不断抽泣的小女生,又告诉这位学生校长我会很快处理,这位学生校长才把那张“情书”交给我带着走了。

我忍不住看了这封“情书”,文笔流畅,语言清新却不华丽,即使我这个成人来看也没有一句暧昧之语,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见钟情的美好感受。我从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来看是欣赏的,可我也没有忘记作为一个班主任现在要处理这件事。

“早恋”是一个敏感话题,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伤害。思考之后,我为处理这件事找到了突破口。我决定用无声的文字进行谈话,晚上我独坐在书桌前给xx写了一封信,信中就他写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又以一个成年人对爱的理解进行了沟通。我把信折好在上面写了一个“悟”字,并注一行小字:期待回信。

果然奏效,第二天在操场上做操,他趁我走过他身边时告诉我他看了我的信,正在思考我说的那些话,迟几天给我回信。我点头一抹不经意的笑。几天后他坦诚地写出他的想法,很幼稚却也有点自己的思想:老师,成长的路上我们都要经历过。只不过有早有晚,我就是想现在体验了,估计高中就不会再觉得神秘了,那样我可能会成熟的早一点,到高中能专心学习。很感谢你的指点迷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放心吧!谢谢你每一次都拉我一把,你就好像一盏灯,让我知道路该怎么走。

有时我们不妨拿起笔与孩子沟通,或许不仅能缓和矛盾,还能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思想的碰撞将生成理性认知的火花,若能点一盏这样的灯放到他心里,点亮的是他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家访”带来的福音

暑假,我约了几个班干部一起家访,找到xx父亲打工的工厂已经是中午,我很奇怪他的家庭住址怎么会是这儿。保安等她妈妈出来接才让我们进去,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一家就住在工厂提供的职工宿舍里,父母还好有一个单间,而xx只是和别的单身男工拼的宿舍,一张单人床,床头角落一张小饭桌就是书桌,屋顶只有一个小电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想着他是怎样在一个个嘈杂的晚上俯在小饭桌上写作业的。我无声的和班干部检查着他的作业,抽出一张小纸条留给他一段话:只有知识能让你改变命运,不想在这个工厂待下去就努力读书。我之所以来看你是因为知道你能行!他的父母因为孩子能得到老师关注特别自豪,而他眼里竟有了泪光。

暑假开学的测验中他的成绩突飞猛进,我难以想象他是如何耐得住寂寞,在那张低矮的小桌上奋笔疾书,在那嘈杂的机器声中大声背诵的,但我知道我已经给了他一盏心灯,帮他照亮梦想之路。

写在后面的话

他的父亲也开始加入家长伴读志愿者,利用晚上下班时间来学校陪孩子上一个晚自习,他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暑假回老家,孩子告诉爷爷,妈妈对他很好,他称她为妈妈了。

这是个极普通又复杂的家庭,两年多来的一次次相处我突然觉得,一个班主任面对的不只是这一个孩子,还有这个孩子背后的家庭,点一盏心灯,陪孩子度过初中三年的人生关键期,其实就是和一个家庭共同经历孩子的成长。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和家长,你都要发掘自身无穷的潜力,甘愿忍受那个蚌化沙为珠的痛苦。而多年后那些由小沙砾变成的珍珠串成一串串项链,将是我们一生的温润。

(作者: 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思源实验学校 李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