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开学的时候,我在朋友圈发过这样一段话:既然选择就努力热爱,既然无法改变就欣然接受,工作中不只有烦恼也有笑声,不只有歇斯底里也有君临天下。虽然嘈杂繁琐,能沐浴在爱与被爱中,优雅精彩也会无处不在!致不想开学的各位朋友!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与孩子们一起欢笑着、成长着!
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体罚了学生,一定要向学生道歉,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对于这句话,我感受颇深。
那天,我刚走进教室,学生张沛便向我报告,吴龙龙摘了学校的月季花。听到这话,我气不打一处来。这吴龙龙是上学期从临校转来的,他的调皮经常使我大伤脑筋。于是我冲他大喊:“吴龙龙,你为什么摘学校的花?”
“我没有!”他一脸无辜,嗓门也挺大。
“我最讨厌有了错误不敢承认,摘了就摘了,还为自己狡辩。”我生气地嚷嚷。
“没有就是没有,我是在自家院子里摘的,想送给我们班同学。”他毫不示弱,挥舞着手臂,一点没有认错的样子。
在老师面前竟敢这样放肆,可把我气坏了,我说:“不要把你以前的坏习气带到我们学校,你看看你,从头到脚哪有点学生的样子,你要是不想上学,干脆回家算了。”
他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摔门而出,这时,反映问题的张沛吓坏了,她说:“老师,我只看见他玩花,没有看见他摘花。”听了张沛的话,看着吴龙龙远去的背影,想着刚才的一幕,我忽然觉得我这个班主任今天的表现太离谱,我怎么不问问清楚?怎么不听听他的解释?他离开学校要是出了事怎么办?想到这里,我把教室里的学生安排了一下,追了出去。
“龙龙,”听到我喊,他停下了脚步。
我说:“看来老师是管不了你了,你是真的不想上学了,那我还是把你交给你的爸爸妈妈吧。”也许是想顾及做老师的面子,说了这句违心的话,不知道是委屈,还是愧疚,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了。
毕竟是孩子,看到我哭,他也哭了,说:“老师,我真的没有摘学校的花,我还想上学,你原谅我吧。”
“老师相信你的话,对不起,刚才我的态度不好,你先跟我回学校吧。”于是,他低着头,走在我的旁边,听着我的说教,不住地点头,不住地说“是”。也许是我的眼泪让他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爱的温暖,也许我的一句“对不起”让他尝到了被老师尊重的滋味。从此,他变得成熟了许多,学习刻苦用功,待人也彬彬有礼。
在学校越是调皮的学生走出校门越亲老师,这话不假,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跟儿子约好在商中门口见面,不巧天下大雨,我只好在商中门口避雨,正是晚上放学时间,校门口人流如潮。忽然一把雨伞伸到了我的面前,“老师,你怎么在这儿?拿上我的伞吧。”我一看是吴龙龙,“不用了”这几个字我还没说完,他把雨伞塞到我手里就跑远了。我的心里顿时热乎乎的,那个烦闷的傍晚在瞬间变得那样温馨。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疼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作为一名班主任,宽容学生的任性,包容孩子的倔强,原谅孩子的错误,理解学生的无知,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当我们总是想着维护教师的尊严时,往往失去了学生对我们的尊重,而当我们放下尊严,用海纳百川的气度来对待孩子,却总是能赢得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请大家记住这样几句话:当你在学生面前怒发冲冠、歇斯底里的时候,也就是颜面顿失、威风扫地的时候。拥有漂亮,其实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孩子是快乐的,我们才是幸福的。
二、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他人的赞扬,总会给人以愉悦的情绪体验。这一点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去关注美,去发现美。
几乎所有老师都喜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事事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更重要的是在很多的考试中,他们会拿到好的成绩为班级、为老师争光添彩。我们对这类学生格外恩宠,宽容有加,他们就像夏天的花草,在老师的呵护下长得愈加茂盛。而很多成绩平平,甚至学习吃力的学生经常得不到老师的夸奖,他们身上的一点点问题老师也会作为教育素材而喋喋不休。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厌学消极的心理。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得好:“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他,赞美他。”比如说,对成绩不够好的学生,如果他们身高力强,就安排他们当安全员或者卫生监督岗的成员,得到老师的器重,他们会尽心尽力做好这些工作。对于不善发言偶尔举起小手的学生,不管他们能否答对问题,都要肯定他们上课积极思考,对于作业潦草的学生,要表扬他们某一行写得整齐,某一个字写得规范。纪律涣散,自制力差的学生,我们却常常发现他们待人彬彬有礼,作为老师,我们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取得一次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美好情感。
赏识学生是要讲究艺术的,老师如果能完全读懂学生,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不同的表扬,赏识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颗五角星,一个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会让学生激动不已,对于学生的闪光点,我们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真诚地夸奖,可以在学生的耳边轻轻赞赏,可以打个电话告诉他的父母,也可以在他的好朋友面前赞扬一番。
我们班上一位女生经常有逃课的习惯,跟父母闹别扭,跟同学闹矛盾,只要心里不痛快了都会莫名其妙地失踪。少则半天,多则一两天,每逃课一回,她妈妈都要亲自送学校一次。跟她谈了多少次话收效甚微。有一天早上她又没来上课,打电话询问家里,父母说她一大早就背着书包出门了。下午刚上课,她出现在教室门口,看她垂头丧气的样子,像是做好了挨批的准备,我说:“今天没让妈妈送,到上学的时间自己能走进学校,真是进步不小啊!说明你开始正视自己的错误了,看来你还是一个敢于面对缺点,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孩子呢!老师相信你这是最后一次逃课,快坐下上课吧!”她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当她确信从我的眼里读到的是真诚、鼓励、信任时,她如释重负。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逃过课。
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欣赏每一个孩子的优点,赞许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呵护他们的每一次与众不同,我们要真心夸奖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
三、要有善意的惩罚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在一个班集体中,一个人违反了纪律,必然妨碍其他人的学习,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施行惩罚,最为关键的是必须掌握一个“火候”,即“度”的问题,同时,还要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即在惩罚中一定要从美好、善良的动机出发,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境界。
刚打完架的两个学生被我请进了办公室,一个怒目圆睁,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脖子上几道鲜红的血印格外醒目。另一个猫着腰,用手捂着肚子,痛哭流涕,委屈得上气不接下气。一看这阵势,我想采用冷处理。我说:“先不要着急,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把事情的经过仔仔细细地想一想,想好了再告诉我。”我静静地在一旁批改作业,他们的情绪也在一点点平息。5分钟过后,他们俩大同小异的诉说使我明白了事情的缘由。我说:“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已经很清楚了,老师现在很生气,我生气不仅仅是你们打架这件事,而是你们现在的态度。你们俩平时虽然调皮,却正直,讲义气。可是现在,你们都在指责别人的过错,没有说自己半个不字,难道自己一点点的过错都没有吗?再给10分钟的时间考虑,自己在整个事情中有什么样的错误。”我依然在静静地批阅作业,他们互相注视着对方,眼睛里的敌视在慢慢衰减。不一会儿,便有人先讲话了:“老师,我不该故意弄坏他的玩具,还动手打人。”另一个也不甘落后:“是我先动的手,我错了。”我说:“敢做敢当,犯了错误勇于承认,你们没有让老师失望啊!那你们已经违反了纪律,该怎么办呢?”“我愿意写八百字的说明书。”嘿,到这时了还没忘自己的强项,他的文采在我们班可是响当当的呢!“老师,我愿意做3天值日。”我说:“我觉得这样行,不过你们当着全班同学打架,还要听听他们的意见。”最后,经过全班讨论再追加一条,他们当一个星期的安全监督员,监督自己管辖小组成员的纪律。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的,能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但是我们往往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点,我们似乎更关注孩子的成绩,侧重于培养未来的社会精英。对调皮学生疏于耐心的引导,特别是有人提出的对小学生的“无过错教育”,更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我觉得对待孩子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请你在小组里去检讨”“你这样想是错误的,要接受别人的帮扶。”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处罚学生用三种方式:犯了小错误,罚他给全班同学唱首歌;犯了比较严重一点的错误,要去做一件好事来补偿;犯了严重的错误,写一份五百字的说明书。魏老师还向学生说明,说明书不是检讨书,犯错误的同学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确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写明犯错误的心理活动过程就行了。
由此看来,教育上惩罚的使用既不是一种肉体摧残,也不是一种人格侮辱或精神虐待,也不同于社会管理中强制性的惩治处罚,而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情感,使之觉醒、反思、认识、悔恨,在“消极体验”中检讨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是非标准。表面上,这些方式,是一种惩罚,而实际上却是给孩子树立自信,锻炼意志的机会。反观我们的教育,让我们不觉体悟出:惩罚,不是疾风骤雨的叫喊,更不是声严厉色的说教,惩罚,原来可以是温柔的!
四、要有巧妙的教育机智
所谓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迅速地作出判断并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才能,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并非天生的,而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工作经验、参加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我们班有一个叫王歌的女生,有一次上课,我发现她戴了一个帽子,这还没到冬天该戴帽子的时候啊!记得我小时候因为头发剪得太短,哭了一天不算,还整整戴了一个月的风雪帽,这个王歌,是不是跟我小时候遇到的尴尬事一样啊?下课后,我借故把她叫到办公室,不经意地问:“剪头发了吗?让我看看。”她不好意思地取下帽子,我一看,确实有点短了,不过小孩子嘛,我说:“剪了头发,眼睛更大了,脸蛋更圆了,看起来多精神啊!”第二天,她上学来没戴帽子,开开心心地跟同学一起玩。后来她妈妈高兴地把这件事说给了郭主任,说因为我的一句话,孩子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自己的短头发。在学生心里,老师的话就是真理,我们要积极创设愉悦的氛围,让他们快乐,给他们自信,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有一次,一名男生报告同学小伟偷了他刚买的一块电子手表,我把探询的目光投向小伟,他慢吞吞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只表递给我:“是下课时我……我在过道里捡的。”同学们议论纷纷,都在小声指责小伟。我知道小伟家境不好,平时衣着很是朴素,连报名费也是一拖再拖,此刻看到他涨红的小脸,窘迫的表情,我心里明白了几分,如果我一追到底,小偷的名义就会毫不留情地落在他的头上,小小年纪的他怎么能背负起如此沉重的罪名呢?于是我说:“你是刚才捡的,准备交给老师是吗?”他点了点头,我又对全班同学说:“小伟同学平时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像这样思想先进的学生是不会拿别人东西的,你们说是吗?”到底是学生,听我这么一说,很多人都说是。
下课后,我把小伟悄悄地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承认自己拿了同学的东西,诚恳检查了自己的错误,并请求我不要告诉家长。从此,但凡有同学丢东西,他都会仰起头,大胆地看着我,那眼神就是在告诉老师,不是他拿的。
孩子尚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弱,加上一些客观诱惑,一时拿了别人的东西或家中的钱物,都不属于严重的道德问题,老师一定要避免说“贼”“偷”“撒谎的孩子”,或者咒言其没有好下场等。一味地审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孩子当时做错事并不一定有明确的动机,老师一定要善于引导,避免酿成不良后果。
班主任工作平淡的如同一首波澜不惊的夜曲;琐碎的如同秋天绵绵不绝的细雨;纯洁的如同天边那抹洁白无瑕的云朵。老师们,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选择了当一名班主任,就让我们捧着一颗真心,怀着一颗爱心,俯下身子去理解学生,去感悟学生,那么我相信,教育的契机,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我们心中。
(作者: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二小学 韩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