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整个的校长——研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

作者:林彩英 来源: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流水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8-08-06 阅读量:0

陶行知是一位行以求知知更行的教育改革家,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致力于中国的教育改革探索实践之路。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收益颇多,他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理论 ”等独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的影响。文中内容具体、文字朴素、思想深刻,汇集了陶公毕生教育研究及实践的精髓。该书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强调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作为教师,更应该踏着陶公所修筑的阶梯在教育的事业中继续攀登。

4194_151118164415_1.jpg

陶行知很早就提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的命题。他曾指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他说,“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的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的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这种事业之责任不值得一个整个的人去担负吗?”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校长问题论述的核心思想。

今天,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做整个的校长。就要明确新时代校长的使命和责任,作为校长务必要有高尚的品行;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敬业奉献的教育情怀;要有“为做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壮志凌云;要有新时代的使命感、责任心;要心系学生、有教无类、大爱无疆的大爱精神。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都能健康地、快乐地全面发展;要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激发教师的责任感、成就感,走专业发展道路,和学生共同成长;让一所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成为传承、弘扬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成为社区教育资源的中心。所有的这些都需要也值得校长全身心地投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

做整个的校长,就要履职尽责,立足学校,扎根课堂,做好本职工作,执着追求,不务虚名,耐得寂寞,拒绝诱惑。“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安安静静地办学,认认真真地办学,扎扎实实地办学,真正成为学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领导者。

做整个的校长,要有创造和创新能力,有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扎根中国教育土壤,扎根学校实践,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探索中国化、本土化、校本化的教育改革之路。要与传统旧教育决裂,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校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并把它转化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之统帅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成为学校特色的“灵魂”。

做整个的校长,就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以科学的、理性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办学、管学和治学,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作秀”、不“忽悠”,不作假,培育真学生,造就真教师。

做整个的校长,要敏于行,做一个有行动的校长。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学校发展,也是校长、教师发展的基石,是校长、教师成功的必由之路。要把教育研究、校本研究与学校改革紧密地结合,通过教育研究,不断反思,不断突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寻找生长点和突破口,寻找实践和理论的基础。

做整个的校长,要做民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要以人为本,给老师们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术和教学氛围,提倡“百家争鸣”,敢于创新,尊重教师的个人自由;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真情相融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舒展个性,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沟通感情,增进团结;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做整个的校长,要有自己独立的教育观。一个校长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教育观,就会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也正因如此,作为一名校长,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建立开放的、自由的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学校;要创新家校合作模式,积极打造三类共同体——家庭教育指导师、班主任、智慧家长;要营造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被教育者的良好氛围;要以生活为中心开展各类活动,教会学生人生之道,师生彼此间要学会合作与相互激励,师生“共和、共学、共事、共修养”,这样才能渐渐地培养起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总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要想做整个的校长,必须要有静下心学习的态度,追求更好目标的意识和敢于为人先的实践。

(作者: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流水镇中心小学校长 林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