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通过各种场合,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做出了部署。本学期,我通过在上海市“厚植弘扬师德风尚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培训示范班(基础教育)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期待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下面是我的一些认识:
1.坚理想信念,方能行教育之本
教育,与人类历史同步;教育,反映着时代的需求。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时刻的时代需求,在教师普世价值的丰厚积淀下,中国的教师无疑担当着鲜明的时代责任。坚定为党和人民育时代英才的理想与信念,方能把稳自身职业的前进航向,履行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责。
2.守道德情操,方能率新人品行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传什么道,既取决于老师的理想信念,更体现为老师的个人德行。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滋养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感召下的老师,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懂得积极进取、团结合作、无私奉献。“身正为范”,正在其心,外显其行。只有心口一致,知行合一,才能将树人先立德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实践下去。
3.固扎实学识,方能培素质英才
德才兼备一直是育人追求的境界。扎实的学识,既是脚踏实地所需的丰厚知识与学习经验的积累,也是仰望星空所需的学习方式与思维创新的基石。“学高为师”,老师拥有自己的汪洋大海,才能给学生展示奔腾浪涌。老师只有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思维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带领学生锲而不舍,成就思维敏捷、学识扎实的高素质英才。
4.怀仁爱师心,方能托公平之称
博爱心、包容心,自会生仁爱心,自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满怀仁爱之心,才能正确面对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家庭、不同特征的学生,才能“有教无类”,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5.德配其位,行配其责
我的教师生涯前十年,遇到这样一些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头班车到校,末班车离校的边校长;事无巨细,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而自己饱受青光眼折磨的教师“唐妈妈”;凡节假日、寒暑假都离开自己的小家,与远离家乡的学生共度思乡之时的同事们……于是,少不更事的我懂得了“满足学生需要,才有你存在的价值。”
我的教师生涯的中期,遇到这样的老师:为提高学校办学品质、学生学习品质,忘我投入的校长;为提高教学水平,钻研教材教法,随时开研究课的同事;抓紧学生在校时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抓好个别辅导工作,而将试卷、作业带回家挑灯夜战的同事……所有的都是常态,我懂得了“生而有涯,学也无涯”,不能躺在过往的功劳簿上得过且过。
我的现在,又重新有了新的挑战,协助校长办好一所新学校。党和人民满意,何其大的一个目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定好一个个小目标,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呼引同道,剔渣垒土,固本夯基,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的事。
三个阶段,三段成长。唯一不变的是,在工作与同事们身上看到了、明白了大道至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凭过去的经验能创造未来,也没有一位老师能只用过往的思想、思维、知识与技能去打造将要走向未来、创造未来的孩子。因此,做一名“四有”教师,就是为了培养新时代教师的从业底色与底气;做一名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就是为了培养新时代教师的职业格局;做一个“四个相统一”的教师,就是为了培养新时代教师的教育理念。以这三个“四”正心、正行,求真务实,为学生的发展,为社区优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凝聚一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的可持续发展团队,就应该是作为学校的“老教师”应有的职责与使命。
(作者:上海理工大学附属普陀实验学校 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