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质量时代”,聚焦“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主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让 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呢?
首先,从“幼儿核心素养”之我见和“教师核心素养”之我见出发谈谈我对培育“幼儿核心素养”需要怎样的“教师核心素养”的认识。
第一,“幼儿核心素养”之我见
立足于“新质量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想,如果说“新质量时代”强调和追求的是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质量观,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的质量观,是让学生与社会发展趋势更加相适应的质量观,那么,培育学前教育的核心素养就应该体现在:“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存,学会做人”的启蒙和奠基之上。
立足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基础。我认为,“心理社会能力”作为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它更多指向个体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那么,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当中“健康生活”所重点提及的“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等内容,恰恰是“心理社会能力”的核心内容。我们再从深层次分析的话,“健康生活”所细化的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等生存纬度,应该就是学前儿童立足未来社会的关键经验,因此,我认为在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中,对幼儿来说,健康生活是最基础、最重要。
第二,“教师核心素养”之我见
近期,我再次认真拜读了华师大教育学部姜勇教授撰写的《用心培育幼儿园教师的“家国情怀”》一文,我被姜老师所提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所深深吸引。姜老师通过研究提出了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对话倾听、意识唤醒、美学意境、人文之旅和忠诚热爱。姜老师细化了与教师五大核心素养相匹配的五对关系,包括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教师与自我的关系、教师与自然的关系、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家园的关系。
因此,我认为,“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培育“幼儿核心素养”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强,则诸生强;教师明,则诸生明;教师智,则诸生智。
其次,我想谈谈我园在“问题”改进的课改研究中培育“幼儿核心素养”的心得与收获。
我所在的幼儿园自2010年起,针对“新质量观”的变革开展了多项深度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阶段:
探索一:面对教师们将教学注意点集中在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强调刚性的知识点、造成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表认知的可怕现象。2010年我主持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第一期)的立项课题《以关键教育事件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带领教师走进教育现场,通过历练锐眼、聪耳、慧脑三项专业功力,尽可能地“贴近”幼儿、“读懂”幼儿,让幼儿在教学活动的“事件”中真实体验、分享学习成长的快乐。这样,不仅为幼儿奠基了健康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养成,同时,更为儿童未来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素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探索二:面对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能从教育中享受到快乐,不快乐的时间一再提前,孩子们只是作为知识技能的填充物,他们的思想、思维被严重束缚和禁锢,丧失了培养创新意识的机会,磨灭了学习兴趣的可怕现象。2013年我主持了市级课题《幼儿园教师教学合作模式的实践研究》。我们从关注每一个儿童发展的质量出发,强调教育的价值在于顺应每一个儿童的本能需求、在于唤醒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潜能、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研究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教学的目的是要加入更多儿童的思维和行动,明白了“‘教懂’比‘教会’更重要”的道理。
探索三:面对教师忽略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变化,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规律缺乏系统认识的现象。近期,我再次主持了一项市级课题《借助学习故事,提升教师解读幼儿能力的行动研究》,我认为,涵盖三个指向六个大点十八个基本要点的核心素养内容要得以落实,必须以鲜活的“学习故事”作为实证,基于这样的思想,我们力求深化本质研究,关注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程性发展和质量,通过捕捉分析“学习故事”的线索,寻找反思的关键点和优化教学行为的着力点。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步入从“观教”走向“察学”的研究阶段之时,我们必然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因此,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在培育学前儿童核心素养时,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立场上,做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共同建构、和谐互动,以促进教师和孩子能够真正携起手来共同走进“新学习时代”。
(作者:上海市普陀区大风车幼儿园 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