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的线上课程培训以及各位老师的直播授课,本人对于中高职院校的治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现就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高职发展的现状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是在共治、善治、法治理念的指导之下,各个利益相关方本着平等协商与合作共赢的原则,参与到学校的决策、执行与监督的体制、机制与制度的安排。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开展教育改革的目的大多是实现内部治理体系以及能力的现代化发展,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也十分紧迫。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的建设得到不断完善,但是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体系混乱、忽视学生的参与、管理结构有待完善等。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少学生参与管理
学生不仅是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的被管理者,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也是管理者。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管理主体意识不强,再加上学生在学校长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很少有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当中,导致高职院校内的管理方面缺少学生的参与。
2.交流平台单一
虽然部分的院校设置了一些供师生交流的邮箱或者信箱,但是这些交流平台的数量明显匮乏,难以实现有效沟通。交流平台的匮乏,导致师生的心声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反馈,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堆积在内心,不利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3.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过于关注学校自身的发展,考虑的更多是社会性、功利性的因素,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下难以得到有效发展。高职院校在社会本位管理观念的驱动下,忽视了以生为本的观念,没有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归入学校的管理当中,从而阻碍了学校的教育管理。
三、改进策略
1.实行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参与管理的治理主体,不仅是学校教师的参与,还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参与的管理体系,实现三方联动治理。这样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也能够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一方面,学校方面是管理政策的制定者,既要满足广大师生的诉求,还要能够坚持广纳谏言,认真听取师生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学校的师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尤其是学生,学生是主体和中心,应该多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平台和资源,所以也要提高高职院校内师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实行多样化的治理手段
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可以采取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方式,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正式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在高职院校内设立正式的管理方式,例如,师生代表列席等。师生代表列席能够实现高职院校管理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度,优化师生管理途径。还可以设立一些提供给学生的服务站,针对那些条件困难的学生提供爱心帮助,为学生解决学习、就业、生活上的一些小难题,当学生在这些方面遇到困难时,可以给服务站反映,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保障学生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3.坚持学生主体的治理目的。
高职院校治理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健全的治理体系,因此应该借助广大学生的力量推进学校的治理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治理模式的完善,积极筹备各个学生组织的建设,规范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这些学生组织里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治理保障制度,为学生组织提供良好的组织场地和设备,还应该切实维护好学生组织的形象。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注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治理意识,提高学生对治理的认识。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高职院校内的相关主体不断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途径和方法。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内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经过科学地指导和管理,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一定能取得新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