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扶策略

原创:苏宇跞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09 阅读量:0

一、案例情况

1.案例背景

贾某,女,21岁,2018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该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独立且不合群,基本没有好友,与舍友、班级同学关系极差。在学业方面,贾某能按时上课并从不缺课逃课,但在大二突然出现大量挂科现象,挂科8学分以上,达到学业黄色预警。

2.案例事件

2021年3月,贾某在上课课间突然在班级同学面前,指责同专业男生张某爱慕自己,并与张某起了激烈的言语冲突,经班委调解后缓解。课后,该生在网络平台发帖,造谣张某爱慕自己的过程,同时对张某河南籍的身份进行了言语歧视。张某看到发帖后告知辅导员,并转发至河南老乡群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寻求律师要告贾某诽谤。贾某一开始逃避责任,后经辅导员的调解,贾某删除帖子并道歉,两人和解。

2021年5月期间,贾某凌晨1点多次出现频繁出入宿舍及自言自语的情况,同宿舍的心理委员孙某发现后告知辅导员,随后辅导员与贾某进行了谈心谈话。贾某返回宿舍后指责舍友向辅导员告状,对舍友大声警告和大骂,贾某凌晨连续辱骂舍友近4个小时,并扬言要杀了舍友,舍友们不敢回应,并于第二天提出换宿舍的要求。与贾某父母电话沟通后,其父母第一时间抵达学校,但指责舍友对贾某不好,也不同意带贾某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心理测评。

二、案例分析

1.不适应校园生活,学业压力大

贾某从大二开始一直存在轻微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孤僻、言语激烈、自言自语等现象,舍友及班委尝试拉拢贾某加入班集体活动,贾某拒绝参加,性格非常要强和偏激,同时常对班级同学进行言语伤害。

贾某连续出现两起与班级同学、舍友的争执和矛盾是在突然出现大量课程挂科情况之后,分析贾某可能因为学习下滑及长期的人际关系压力,造成了刺激和情绪的不稳定。经与其谈话,贾某认为舍友、班级同学看不起自己,所以自己要更为强势。因舍友孙某成绩优异,贾某同时出现了嫉妒和自卑心理,借助事件发泄情绪。

2.对未来迷茫,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

贾某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只基于表层的喜爱,并不了解专业的工作方向和内容。在大二开始接触专业课课程学习后,课业难度增加,贾某出现学业跟不上、对未来职业规划迷茫的情况。经沟通,发现贾某没有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想要以继续读研的形式逃避人际交往、逃避接触社会,读研的目的和方向不正确。

3.出现妄想的心理问题,需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帮助

经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室沟通,对贾某进行了单独的心理测评,经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反馈,贾某幻想自己有男友,并出现严重的妄想状态,心理咨询室建议该生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4.父母的过度疼爱,不能客观评价问题

贾某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父母给予了过度的疼爱。在两起贾某与学生的争执事件中,贾某父母听取舍友、班级同学阐述时,经常打断,只认为自己的女儿受到了委屈,不愿听取对方的意见,也不认为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贾某父母的态度给贾某造成了不客观评价他人的习惯,也缺乏承担责任的担当。

5.不重视他人隐私和校纪校规,未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

贾某公开发帖的行为不仅捏造了事实,不尊重张某的隐私,与舍友的冲突事件发生后,也触犯了校纪校规。贾某不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校纪校规,也不清楚触犯后会带来的后果,心中没有规则,没有规范自己的行为。

6.其他同学的交际交往、处理事件的方式问题

经与贾某的长期接触交往,其他同学对贾某产生了排斥,无法换位思考贾某的立场和产生此偏激事件的原因,也未对贾某的身体状况进行理解。处于学生身份,也未深刻感悟到舆论对于个人的影响,处理事件的方式存在问题。

三、辅导过程

1.深入班级和宿舍,了解核实情况,及时与领导及相关部门反映

找班级同学、舍友、班委等了解实际情况,询问在日常班级事务管理时,贾某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存在上述的现象和问题,客观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经过。要第一时间与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反映问题,说明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在事件解决后要上报总结报告。

2.与贾某进行谈心谈话,重点施以心理帮扶

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倾听贾某的真实想法和观点,在谈话时要注意严慈相济,一方面肯定贾某认真学习的态度,肯定她的优点,一方面要对贾某的不当行为提出批评。与心理咨询室积极沟通联系,制定心理疏导方案,让贾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正确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逐步恢复正确的自我与对他人的评价。让贾某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学会赢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同时,也要注意此案例中张某、孙某及宿舍舍友的心理疏导工作,案例事件发生后,几位同学处于严重的焦虑中,要注意引导学会宽容和包容,更加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安抚时也要教育学生谨言慎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沟通方式方法。

3.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配合干预和关怀

基于贾某的心理测评情况,与贾某父母进行沟通,希望父母能为了贾某的心理健康考虑,带贾某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测评,并给予学校相应的报告结果,方便学校为贾某在校园生活中提供专业的帮助。

针对贾某对舍友出现激烈的言语冲突,加上其出现夜间不可控的行为方式的情况,希望父母带贾某至专门医疗机构测评的同时,多花时间陪伴贾某。学校也会提供相应的住宿帮助,在贾某返校后,希望父母能有条件进行一段时间的陪伴。

4.组建学习小组,对贾某进行学业帮扶

组织班级学习小组,让党员同学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起到带头作用,对贾某进行学业的帮扶工作。联系专业的老师,对贾某进行专业职业方向的引导和沟通,帮助贾某明确专业的方向和目标。

5.持续关注贾某,帮助其设定积极的人生目标

持续关注贾某的身体和学业状况,时常与贾某进行谈心谈话,了解贾某思想的变化,是否在行为上进行了纠正,是否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是否设定了积极的人生目标。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可能一次就完成并达到目标,谈心谈话需要是多次的、循序渐进的,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效果。

6.在班级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情感教育工作

基于以上案件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班集体的学风建设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情感教育工作。要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采用丰富的方式,例如知识竞赛答题、视频宣传教育、宣传栏宣传和榜样教育的方式,让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深入学生心中,并控制好舆情的蔓延和发酵。

四、启示与思考

在本案例中,贾某的事件是综合性的,包括校园危机事件处理、班级的管理问题、心理问题、舆情控制问题和学风建设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是复杂的、涉及多方面的,要综合地处理问题。在本案例的解决过程中,我产生了以下启示和思考。

第一,在与学生谈心谈话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平衡矛盾双方的关系,让谈心谈话过程有技巧、有说服力,要求辅导员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要求辅导员要有更宽广的眼界和学识,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进行积累和总结反思,要求辅导员时刻谨记自己的初心,给予学生关爱。

第二,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可以作为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可以帮助辅导员以多种方式联系学生,开展主题教育。与此同时,不当的网络舆情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网络舆情的把握和控制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难点,要建立好信息员队伍,及时掌握舆论信息。

第三,在冲突事件发生后,不能只关注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要同时注意其他同学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应对事件不能千篇一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要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每一位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心理问题。

(作者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