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学生心灵的天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作者:王晓玲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4-07-08 阅读量:0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由于教育不当,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中职生也不例外,他们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等诸多问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我校为解决这一问题,每周上一节心育课,使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健康常识和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能快乐、健康地成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帮教老师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健康指导。下面我从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谈谈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学生更积极健康地成长。

案例:预备铃已响,我还未踏进数控班的教室,就听见小宋的大嗓门,而且人不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见老师进来,他才赶忙回到座位上,把所有的课本往地上一撂。上课了,他还是心不在焉,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左顾右盼,我走到他跟前,轻声地说:“坐好,注意听讲,不能三心二意,这么聪明的你应该是认真听讲的”。他低下了头,而后的时间他听得相当认真,还不时纠正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脑子反应很快,但十几分钟后老毛病又犯了……

小宋是一个令其他任课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从初一开始就迟到、旷课、逃课,上课经常摆出一副不认真的样子,头转来转去,还不时乱插嘴,打断老师的讲课;你对他批评教育时,他摆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眼睛望着天花板,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的样子,学习上并不认真,脑子很灵活,但成绩处于中等,而且喜欢与顽皮的学生交往,在公共场合爱起哄,经常唯恐天下不乱,不过他也是班级里的“百事通”,样样事情,大小事问他他准知道。

一、心理原因分析

(一)家庭影响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浪漫、舒畅的心灵港湾,在这样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健康活泼,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但是小宋父母在外打工,他常年由爷爷奶奶带着,父母只给孩子每月的生活费,不太关心他的行为和生活,偶尔问起成绩,若不理想,父亲就大骂,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当,导致了小宋的任性放纵。

(二)学校影响

他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捣蛋插嘴,东张西望,老师对他很头疼,缺少与他沟通。虽然他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赏,造成他与老师对着干,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学校对他的思想教育落不到实处。

(三)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十六七岁,身体迅速发育成长,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这一阶段,心理发展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方面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开始有意识地摆脱童年期的直率和纯真,并以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观察和面对周围的事物,这个阶段容易冲动,行为不易预测,逆反心理比较强,所以学生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易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育过程和心理辅导

(一)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我认识到造成小宋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父母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赚钱,而且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要努力做到和风细雨,打开他心灵的窗户。要及时发现引导,处理和治疗,消除心理冲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我一次次地用课余时间打电话、发短信,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母亲亲自回家照顾小宋了。经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小宋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也开始愿意回家了。

(二)用爱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

小宋同学的心理障碍除家庭而外,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关注这样的问题学生,应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与呵护,不应该对他持冷漠的态度。小宋从初中就受到老师的冷淡,造成他心理上的不平衡,那么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怎样改变他呢?我和任课老师及帮教老师商量后决心重塑他的形象。每周不定期地找他谈话,随时发现问题就给予解决,而且让他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展示个人才能的活动,学校举办的古诗文朗诵会我们推荐他去,给他鼓励,结果他成功了,获得了二等奖;学校举办的计算机图文混排比赛,又推荐他去,他又成功了,获得了一等奖。从那以后,他经常找我和帮教老师谈心,他表示一定要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学生。而且他回家能主动和父母交流。有一次他问我:“老师,我还是以前的坏学生吗?”我立即就否定了,并且告诉了任课老师对他的肯定,这位同学激动不已。他让老师、家长重新认识了他,展示出了他的才能,当他领到红红的奖状时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成功喜悦,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我也很棒!”。在他天真、欢快地抿嘴一笑间,我感觉到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三)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和老师们重视小宋的心理疏导工作,利用他乐于接受的方法讲明道理,消除他错误的认知因素,认真分析他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确立符合他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他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指导他重点阅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有关内容,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使他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经过一年多的耐心教育,小宋回到了课堂,并且能静心学习,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很多。现在小宋能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教育者首先要着力提高自身素养。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教师具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学生沐阳光而生善。为此,学校首先要从教师抓起,号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自觉学习心理学,鼓励老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做到人人可当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专兼职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请心理专家到校讲授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理论,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业务水平和心理咨询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积累个案,搞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为全面开展心理教育准备师资。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二)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师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为人师表,使学生在尊重鼓励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教育,攻“心”的教育又需要爱心与耐心,我将继续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艺术开展心理沟通活动,最后,我愿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分担成长路上的风雨,分享阳光灿烂的心情。

(作者单位:陇南市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