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基地,其职业教育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以及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应该得到各方的重视。在此背景下,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即“双高计划”,“双高”指的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这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使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专业设置展现出了高职院校希望培养的人才类型,使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打造特色专业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渠道首先是自己所在区域内的企业,因此其人才培养首先要满足本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提前做好调研,了解本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产业转型目标以及各种人才的需求结构,结合这些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专业调整,使自身专业设置更贴合实际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二)打造高水平专业,形成特色专业。为了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必须把专业建设当作一项关键工作来对待,充分重视专业建设,结合自己的区域优势打造高水平专业,深入挖掘专业特色。同时,高职院校要放眼全局,汲取其他地区的先进办学经验,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经验,走有地方特色的办学之路,不断优化自身专业设置。
二、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针对师资力量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一名好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培训贯彻到学校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在上岗前要做好把关,确保聘请的教师拥有专业能力。上岗后,可以通过开展以老带新的活动,使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对于有经验的老教师,高职院校也要定期开展培训,促使教师始终走在时代前沿,根据时代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二)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双师型”教师即既掌握完整的理论知识,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优化此类教师的工作环境,增加一些福利优惠,以增强岗位吸引力,让更多“双师型”教师愿意在高职院校从教;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任职教师的素质。高职院校可以展开定期培训,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由先进教师指出课堂不足,或由年轻教师观摩先进教师的上课模式,通过互相学习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和企业对接,请相关技术专家来为教师传授实践经验,还可以派一部分教师去企业锻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高在校教师的素养。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所作所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需要拥有良好师德师风的优秀教师。为此,任职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教育使命,树立起良好的师者形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要以主动学习的态度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积极汲取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
三、做好招生工作,促进生源“提质增量”
学生是职业教育的另一主体,高职院校可以从“增量”和“提质”两方面来做好招生工作。
(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来源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印象,要破解这一难题也只有从社会形象方面入手。高职院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向社会传递积极、正能量的形象,改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借助国家的支持来增强宣传的信服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使职业教育成为求学的选择之一。
(二)提升生源质量,丰富生源类型。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尤以在高考中落选的学生居多,这不利于生源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要合理扩大招生范围,面向社会,将符合要求的人员吸纳到职业教育体系中来。而对于生源结构复杂化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明确“以人为本”的办学目标,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差别教育,包括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也要考虑在内,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高效性。
四、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校企互利共赢的事情。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高职院校首先要使自己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和经营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市场环境千变万化,高职院校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其始终和企业发展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学校要和企业加强沟通,结合企业要求制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实践课程,企业要按照学校意见落实合作细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学生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
五、健全职业教育办学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在法律层面,要健全职业教育办学监督的相关法律,为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在机构层面,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监督过程层面,要丰富监督方式,畅通反馈渠道,同时也要规范监督过程,既要使出现问题的学校得到暴露,也要使成效显著的高职院校得到良好的反馈,促进高职院校自觉专注于教学质量提升工作。
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回报社会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回报社会体现了高职院校的担当。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提升履行责任的积极性,意识到服务社会对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性,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任务的方式,主动回馈社会;另一方面,单单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还不够,高职院校还要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自身创新水平和技术能力,为地方解决技术难题,同时积极参加地方公益活动,为社会多做贡献。
“双高计划”的提出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一定挑战,这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优化自身办学模式,以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创新完善自身教学体系,增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推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