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的人文内涵及启示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17-06-28 阅读量:0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每天要经常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实践了呢?这里的“省”,主要是指“反省”,反思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思想与价值观。可以说,“吾日三省吾身”是儒生为学为人的基本功夫,也是儒家主张的“修己安人”的具体内涵。“修己”是内圣之学,“安人”是外王之事。儒家告诉我们,要自觉地反思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

儒家修身哲学主张,在“修己”中“安人”,达到以“德”治人。为什么“修己”在前?就是要经常地反思、检讨自己的言行,思量个人行为的准则。我国结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卢嘉锡先生曾提出了著名的“新三省论”,即“吾日三省吾身,为四化大局谋而不忠乎?与国内外同行交流而乏创新乎?奖掖后进不落实乎?”卢先生的“新三省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但本质上依然是体现了“修己安人”的为人准则,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反省,提出了自我的行为准则与要求。

中国传统哲学尤其主张人应当注重内在的心性修炼与反省调节。日本人新渡户稻造曾经撰写名著《修养》,这本书短短时间曾经再版148次,影响甚大。他就区别了“事业上的成功”与“人格上的成功”,而“人格的成功”乃是个人修养的关键。从中国传统心性文化来看,主张修身应“以克己为本”,这种修身本质上是一种克制、约束和反省,是对自我心性、欲望的一种内在修炼,是一种自我与神明天道的契合。修身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生智性的自觉,这也是儒家修身哲学的精髓所在。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名人修身反省的例子。如曾国藩早年曾自立修身十二款:一、敬;二、静坐;三、早起;四、读书不二;五、读史;六、谨言;七、养气;八、保身;九、日知所无;十、月无忘所能;十一、作字;十二、夜不出门。可见,曾国藩以理学的修养,注意检讨自己的言行准则。在曾国藩晚年,他又提出“日课”四条:一、慎独则心安;二、主敬则身强;三、求仁则人悦;四、习劳则神钦。无论是“慎独”、“主敬”,还是“求仁”,都是儒家“修己安人”之学的具体体现。

周恩来在1943年曾撰写《我的修养要则》,主要有七条: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修己安人”的反省哲学落脚点在于以“德”治人。德治,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键要做到“以德服人”。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做不到“以德服人”,放弃了自我的内在德性要求,这主要表现为“老好人”“假好人”两种错误的倾向。“老好人”表面上是修己安人,但却放弃了基本的为人原则,他们以不得罪人为原则,使得是非难分,正气不扬,邪气上升。“假好人”的表现就是“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自己做不到还要求别人做到。所以缺少安人的修己,往往表现为“自我”,而缺少修己的安人,往往表现为“伪善”。

“吾日三省吾身”的启示就在于,我们应当特别注意自我的言行修养与行为准则。毛泽东讲到党的自我批评作风时曾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只有经常“打扫”自己的思想,才能不断调整自我、充实自我和超越自我,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