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将家庭教育纳入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新路径

作者:郑萼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12-07 阅读量:0

当前,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人民对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新时代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促进我国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之一。

2016年11月,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强调协同育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凸显了家校共育在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也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无论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完善,还是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对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正是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大学的责任”,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也是对新时代家庭教育质量提升需求的回应。

服务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是首都师范大学一贯的办学传统。多年来,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北京基础教育改革,通过为基础教育输送优秀毕业生,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和特级教师研究院,开展区域校内外教师教育培训,推动“高参小”项目建设,参与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基础教育研究和理论建设等,为促进北京市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索出了“打造三维教育研究平台,构建融合取向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牵头建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先后与“两平两馆”、沧州市人民政府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优势教育资源辐射,助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是首都师范大学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首师大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设有8个二级学科,并开设了多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学术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可以说学校教育学学科发展上的这些优势,将成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十三五”以来学校提出了“以高水平学科支撑高水平教师教育”的发展理念,着力建设文、理、艺、教四大学科群,这些也将成为我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

学校将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是坚持专业学科建设一体化,继续发扬我校教育学科“融合取向”传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设置涵盖了心理学、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各个学科,包括文理、语言、艺术和体育(教育硕士)专业,具有学科方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设置合理、实践平台完善等特点,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北京市幼儿园和中小学校高度认可。“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应贯彻学校专业学科建设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艺术与科学相渗透、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发挥学校学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共建,进一步协同医学、营养学优质资源,实现与更多学科的更大融合。

二是将家庭教育纳入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打造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亮点。教师教育是首都师范大学的特色、优势专业。“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应对接“教师教育”这一优势专业的发展,将家庭教育研究纳入教师教育和教育学学科建设,形成集学校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一体化的教育学学科建设平台。利用学科整合优势培养教育视野开阔、学科知识夯实、教育实践能力强、教育理论素养完善的家庭教育人才,打造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新亮点。

三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北京市民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一方面将推动家庭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将带来家庭教育相关研究的发展。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都应着眼于社会需求,助力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在人才培养上,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充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在科学研究上,广泛结合学校、家庭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推动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家庭教育服务的优质资源。

总之,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首都师范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回应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切实需求,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在“家庭教育学科”建设上广泛协同国内外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积极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为家庭教育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家庭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郑萼,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本文系作者在2017年12月3日在京召开的“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论坛”上的发言,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