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社会的发展,老年教育方兴未艾,上老年大学的老年人与日俱增。譬如,恩施州9所老年大学近年来常常人满为患,不少老人为上不了老年大学而焦虑。
老年大学“火”起来的背后,折射出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老年人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升学、就业,做“时代老人”、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老年大学无疑是最好的去处。
由于国家1982年才实施离退休干部制度,老年教育未同步开展、起步较晚,加之国家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今年才出台,相当一部分老年大学长时期内整体教学水平不高,特别是县市一级老年大学条件简陋,缺乏正规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教什么,怎么教,往往全凭教师拿捏。各校几乎没有专任教师,外聘的兼职教师来去自由,报酬较低,管理松散;有的兼职教师对老年教育规律研究不深,教学效果较差;有的学校开设专业多,涉及范围广,有的专业难以请到合适的教师。
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出“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号)要求“老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要求“更加注重对老干部加强教育引导”。从这些明文规定可以看出,老年大学是教育引导老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老干部党校,是顺应老龄化社会发展、培养“时代老人”的重要阵地。
从这个意义上就不难理解办好老年大学的初衷和目的。共产党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建一所老年大学,绝非仅仅为了让老年人学知识、搞娱乐,纯粹的学习培训和文化活动完全不用上学校,养老院的能力和条件比老年大学好得多。因此,教育引导老年人特别是老干部爱党护党,坚决拥护党的理论、方针路线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参与支持改革发展,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才是老年大学的建校之本。
有人戏称老年大学为“老大”,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来表明办老年大学是党中央的号令,各级党委书记必须抓在手上;二来老年教育颠覆了人们对教育的认知,老年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是为考试升学,老年人尤其老干部人生阅历丰富,不像其他年龄段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老年人教什么、怎么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做好了是对老龄事业的巨大贡献。
办好老年大学,最关键的是补齐教师和教材两块短板,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年人兴趣爱好、学习目的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和教师来源的广泛性、复杂性。长远之计是建立一支老中青结合、专职与外聘结合、专业课教师与公共课教师结合、专家学者与技能操作者结合的优质师资库,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唯学历、身份、年龄,实用至上”的理念和思路,储备好各方面优秀人才,以便无论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何时开课,都能及时聘请到合适的教师;要坚持以适当的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以事业留人,不断提升老年教育教师的获得感和社会价值感,激励和带动更多的优秀人才积极投身老年教育事业。
教材是教学的“把经本”。鉴于老年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应当用好现有教材,统一编写教材,支持教师自编教材,注重开发校本教材。老年大学、老年协会以及涉及老年教育的职能部门要联合组建教材编委会,先行调研摸底,全面做好规划,再分步编写教材,成熟一个,出版一个。
上海、天津、广州、哈尔滨、金陵、武汉等城市的调查表明,“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是老年人的学习诉求和目的。老年大学要以此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以人为本、因需施教、贴近老年的教学特色,确保实现“教、学、乐、为”的教学目标。如此,老年大学才有望成为真正的“老大”,为解决老龄社会问题贡献“老大”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