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走教育现代化之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06-16 阅读量:0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这是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划,也是国家对老年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动员令。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包括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课程设置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发展老年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老年群体,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科学思想武装老年人的头脑,使老年教育理念、内容、设施、方法与手段等,逐步提高到现代世界教育先进水平。走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之路,要立足于21世纪的老年教育创新发展,并在传统教育转型过程中取得新突破。

创新老年教育理念

30多年来,我国老年大学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1%;我国已经拥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等教育机构近6万所,在校学员700万名左右,仅仅占老年人口的3%;即使有其他形式的老年教育,仍有不少老年人没有接受教育。

导致老年人存在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因素,认为自己年老体弱多病,没有用武之地;视力听力记忆力下降,失去了学习的最佳时期;青春时光已逝,失去了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一旦教育唤其醒悟,将他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与学习密切相连时,他就会感到人生充满了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属于青年人、中年人,也属于老年人。老年人的消极养老、自我歧视、自我排斥倾向,是老年教育的心理障碍。教育的物化、异化,偏重于功利性、实用性和物质性等,忽视了人本性、思想性和道德性,会加深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其实,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没有年龄歧视,没有职业歧视,没有种族歧视。学会生存,保持尊严,就要注重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忽视了教育的人本性、价值性、尊严性,老年人就会陷入保守、僵化、固执、狭隘之中。

老年人的人生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反思、回忆录等都是接受教育、终身学习的成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因此,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同样适合于老年群体。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伦理失落、精神颓废现象,老年公民担当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责任,担当着影响下一代乃至几代人的责任,老年人的慈善、质朴、感恩、诚信、勤奋、节约、自尊、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品德将在老年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实和发展。

当代老年人生活在一个迅猛发展的大千世界,只有不断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体验幸福的晚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敦促儿子学习的至理名言。对长者而言,非学无以应对家庭,非学无以适应社会,非学无以提高养生质量,非学无以余热生辉,非学无以享有福寿乐的晚年生活。克服学习的各种思想障碍,是提高老年人素质的关键。因此,发展老年教育,必须坚持老年素质教育的价值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与模式

信息时代,老年教育面临转型,其教育理念、教育功能、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柔性化发展、个性化定制,正在成为教育的新理念。柔性是对刚性而言,个性是对整体而言。传统教育一般是以教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灌输教育为主,当前老年教育则应注意:以老年学员为本,传道授业解惑;从课堂面授走向线上线下的混合教育方式;从教师唱独角戏走向师生间互动,学员间互动,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吸引力、有趣味的享受;运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深入浅出、开放式教学,对于课程、教师、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给予老年人充分的选择权,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同时进行“个人定制”,启发学员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文化层次,设置基础课、公共课和专业课,利用微信、邮箱,对讲座课件进行反复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

现代教学模式走向网络化、多样化、生动化、个性化。从自发随意性办学走向规范专业性办学,从封闭式课堂走向开放式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互补,教学内容从完全休闲型走向发展型,教学效果从被动学走向主动学,师生关系更为融洽、亲和、互动,教学相长,更有凝聚力。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开设时事政治、法律法规、老龄政策等必修课,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我国老年教育的转型已见雏形,许多地方的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正在建成爱国主义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同时,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门户网站等媒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深圳市养老管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了老年云课堂,按照老年人的需求,设置20类科目,其中,健康养生、营养运动、医护讲座、文化艺术、法律法规,成为老年人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在学习型社会,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已形成社会共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一直是教育理念中探索的重要问题。有教无学,教将束之高阁;而有学无教,学则难以持久深入。但教和学又有一定矛盾,这是指具体到每位老年人身上的学习需求不同,如想学的未必有教的,而有教的又未必想学。因此,教与学都要以老年人为本,满足老年人社会化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

老年教育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按《规划》要求,遴选、开发一批通用型老年学习资源,整合一批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老年教育资源,推介一批科普知识和健康知识学习资源,引进一批国外优质学习资源,形成系列优质课程推荐目录。定期举办老年学习资源建设交流活动,建立起本系统的老年学习资源库,将教与学推向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新阶段。

在学习实践中,老年人可以实现思想储存、转换,记忆复制或转移,弥补自然规律带来的大脑记忆力减退、体力不足等缺陷。老年教育正在一些地方拓展,其学员不仅是老年群体,还有为老服务人员群体,目前补老年照护业短板十分紧迫。启动和推进养老照护的智能化教育,攻克照护技能短板,让为老服务者在接受智能化老年教育后,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如可以通过操作电子设备,突破生物学意义上自身体力、智力及生命力的极限,对半自理、不能自理老人的心理给予抚慰,改变老人生理服务中脏、累、乱、差的状况,让现代化服务充满智慧、乐趣。

老年人的学习历程包括学校学习、书本学习,也包括社会学习、实践学习。教是施教者将受教者需要的人生哲理、专业知识、爱好特长等一些已被自己消化的东西传授给他们,往往是既浓缩他人的精华,又解读自己的创新,满足学员的需求。灌输是学习的一种手段,老年人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不是仅靠灌输就能够完成的,启迪老年学员思维,激发自主学习动力,是教与学的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遵循老年教育规律,走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之路,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前景目标。要建立全国老年教育的示范基地,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实现《规划》要求,“将老年大学集聚的教育资源向基层和社区辐射。加强老年大学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组建老年教育联盟(集团)”。成功的老年教育在于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其根本是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