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正在得到全面实施。尤其是乡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物质生活改善显著。但致力于提升全社会成员综合素质、提高全社会成员生活丰富满意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发展如火如荼,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需求旺盛,在乡村却远未成为风气,政府重视程度和社会认同程度远不如城区,成为城乡差异的又一个“缺口”。
实施乡村振兴,乡村社区教育普遍缺位。中共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涉及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最核心的是乡村人才振兴,最基本的是乡村教育振兴。通过对28个省市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文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现有文件中主要提及的教育类型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未直接提及“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概念,乡村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严重缺位。
社区教育是促进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发端于社会转型期的全民教育需求,是最接地气的教育类型。无论是国际社会的丹麦民众中学、瑞典学习圈、美国社区学院,还是国内20世纪20、30年代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种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可以归纳出其“初心”是:推进全民教育,培育“新民”,形成学习型社会,更好应对社会转型的挑战。社区教育具有公益、开放、全纳、普惠的基本属性,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集聚人气和人才,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和建设者,既需要尽快提高物质富裕后的新生活能力,更需要持续提升适应新乡村的工作能力,以积极应对乡村振兴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
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已经彰显独特的功能。社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如浙江省有27458个村民委员会,设有1115所社区学校,15000多个村居学习点,学习人次近1500万;上海市有1572个村委会,设有123所社区学校,学习人次(含村居学习点)达277.3万。浙江省以终身学习理念推进农村社区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因地制宜实施“菜单式”、“订单式”、“定向式”、“创业式”等多种形式培训。上海发布了《学习型乡村试点建设指导意见》,10个乡村试点一年,周一到周五天天有“村民夜课堂”,农民生活的改变用农民自己的话说不再是“3个月种田,3个月蹲闲,3个月过年,3个月打牌”。
据此,我国应尽快将学习型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补上村民教育短板,助力乡村面貌从形态到内在、从生产到生活的持续改变,形成新乡村和新村民的良性支撑,避免可能出现的物质富裕精神贫乏,环境优美人气不足。
首先,要明确学习型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目标地位作用。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要建设学习大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学习型乡村的基础地位。学习型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保障并满足村民的终身学习权利和终身教育需求,不断提升村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提高村民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学习型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扎根乡土,聚焦乡村的本土特色产业、文化传统和资源环境优势,针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融入社区教育内容,赋予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内涵与学习价值,让乡村学习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标志之一。学习型乡村建设需要形成全社会推进合力。村民既是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也因通过各种扶持举措成为实施主体之一。除当地政府重视支持外,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都是参与推动力量,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还应纳入对口帮扶范围,使帮学、帮教和帮困融为一体,使新村民、新工作、新生活相互促进。
其次,要挖掘乡村社区教育力量,完善乡村社区教育体系。乡镇成人中等职业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发挥着农民学历补偿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阵地作用,近年来在全国很多省市也已经初步建立起社区学院—乡镇成校—村民学校三级网络,但就覆盖面和贴近三农发展需求程度,尤其是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度而言,总体上发展滞后,力量薄弱,运行困难,体系不健全。教育和农村农业主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学习型乡村建设专项方案,明确学习型乡村建设内容方式和评价指标,避免学习型城市建设在乡村的简单复制,同时充分体现优质社区资源向乡村的辐射。要有完善乡村社区教育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具体计划,乡村具有居住分散的特点,可以整合利用现有的场所资源,逐步扩大田间教室、宅基课堂、睦邻学习点等学习载体的覆盖面,完善基层社区教育服务体系。要探索针对农村青少年、职业农民、老年人和留守妇女以及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新村民等不同人群的精准教育服务途径和机制,提升学习型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现代化有效性。
最后,要聚集全社会资源,扩大乡村社区教育资源供给。现阶段,我国优质社区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服务城市居民。相对城市而言,乡村社区教育更需本土化,对资源的需求更复杂更个性化,乡村社区教育资源更显匮乏。当前最迫切的是要根据学习型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借鉴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学习型乡村资源体系构架,形成基础资源、共享资源和个性化乡土特色的本土资源等类别,建立全社会资源汇聚机制和配送机制,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乡村社区教育资源的品质。要建好建强乡村社区教师队伍,探索区域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以区县为单位,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引导优质社区教师定向服务薄弱乡村。还要更加重视乡村在线学习平台建设和政策扶持,设立农村远程教育收视点,加快开发适合乡村特点的移动端学习,通过在线资源共享和在线教学服务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制定人才激励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以志愿者身份投身乡村社区教育事业,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作者系致公党上海市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