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谁种地”“怎么种好地”,如今已成为时代之问。如何培养和造就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正考验着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浙江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生学院通过教育强农、科研助农、创业兴农、推广富农,提升“一懂两爱”三农人才的“颜值”,着力回答好时代之问。
以教育强农,提升担当“颜值”
学农,方能守初心。农业高职院校培养培育的新农人,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担当着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与使命。
强化三农情怀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农人,必须创新实施“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情怀教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三农情怀教育无形地融入专业教育中,强化学生学农的行动自觉。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农业基地参观以及新青年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贴近农业、体验农业、关注农业,强化学生爱农、事农、兴农的情怀与担当,引导大批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新农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构建强农培育体系。立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侧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办好农类专业,根据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教育与科研相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产学研创推”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基地,强化农类专业人才的岗位方向培养,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整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的资源,创新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培育,落实“课程超市、理实结合、跟踪服务、训创一体”培育机制,完善训后跟踪服务体系,建立职业农民示范实训基地,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化和国际化培育模式,加强农业领军人物培育,推动职业农民向现代农业企业家转变,全面带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整体素质提升。
以科研助农,提升匠心“颜值”
懂农,方能修匠心。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农业高职院校在人力、智力、平台、技术等方面具有集聚效应,在开展立地式研发、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方面具有优势。
坚持应用性科研导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科研振兴农业产业,要坚持产教融合、校地互动,立足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适应农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大力推进研究方向、课题、队伍、设施一体化和科研示范、推广、开发、服务一体化建设,真正接好服务三农的地气。
构建助农技术体系。坚守农匠精神,立足国家种业安全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根据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构建水稻、旱粮、蔬菜等育种创新团队,破解农业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围绕传统和新业态农业企业紧迫性生产难题,探索共建农林类研究院,构建校政、校企协同的技术集成服务体系,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加工、农业污水治理等科技研发团队,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农业科研项目,破解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瓶颈,推进绿色生态新业态发展。围绕“两山”理论,组建研究团队,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等关键技术研究,服务农业农村生态系统保护,着力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以创业兴农,提升创新“颜值”
兴农,方能识艰辛。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就业创业资源、平台、环境相对较差,如何让广大三农专业人才甘愿长期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实现以事业拴心留人,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一大挑战。
构建农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坚持面向全体和个性培养的理念,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专业教育改革,根据现代农业多元化产业业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特征,实行“平台教学、专业分流、岗位培养”模式。平台教学基于专业基础知识、人文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专业分流注重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岗位培养强化学生岗位自主选择。实施“导师+项目+团队”培养,强化师导生创、生随师创、师生共创。分层培养现代农业创客,第一层次,鼓励学生从专业中寻找创意创新点子;第二层次,支持将点子变为现实;第三层次,将创意变为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提升农业创新创业本领。
推动农业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挥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利用现有创业实践基地、创业研究基地、创业学院和农业科研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农业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坚持实训、研究、创业一体,设立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将科研项目孵化为创业项目。落实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到涉农企业开展创业活动。多方争取创新创业政策、项目和资金,帮助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和青年农场主注册成立涉农企业。
以推广富农,提升服务“颜值”
爱农,方能付真心。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是新时代三农人才爱农村、爱农民的重要体现。
创新推广服务理念。坚持“哪里有农业困难,就服务到哪里”的理念,以“品种+适用技术+安全生产模式+培训”的多学科、一站式要约服务为模式,推动农业技术服务到山头、到田头、到门口。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进年和进村入企联大户活动,主动邀请县(市、区)政府、乡镇、合作社组织、家庭农场主等签订服务协议,以“对方出上联,我方对下联”的“招标”形式设置项目,开展技术服务攻关。
实现农技推广富农。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与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积极落实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开展科技富民强县(镇)项目,开展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技术服务。实施三农示范推广项目,举办新成果现场展示会、考察交流会,带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鼓励科研人员和教师申报立项,带项目、带成果到生产一线实施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服务农民实现精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