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发布时间:2017-06-12 阅读量:0

这17所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涵盖了,是一个递进的层级。文明校园联盟通过幼小衔接、中学带小学办活动、大学老师到中学授课、大中学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将各学段的学校的资源和生源整合起来。

四平路街道,地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辖区内有同济大学、杨浦高级中学、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上海师范第二学校附属小学、本溪路幼儿园等17所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各教育学段。今天下午,这17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正式“结盟”,成立四平社区“文明校园”创建联盟。

学校之间:17个兄弟,一个带一个

“校园联盟的核心是通过资源开放共享,通过由上至下一个带一个的方式开展联盟活动,促进青少年文明德育的全面发展。”  杨浦四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杜娟告诉记者,这17所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涵盖了,是一个递进的层级。文明校园联盟通过幼小衔接、中学带小学办活动、大学老师到中学授课、大中学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将各学段的学校的资源和生源整合起来。

早在2012年,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牵头成立了环同济四平社区教育联盟。五年来,这一平台组织了各类教育教学、思想道德建设讲座、活动数十场,共有近万名的学生和社区居民参加并从中获益。今天的文明校园联盟正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新联盟,成为杨浦创建文明城区的又一创新举措。

联盟成立以后,将起草制定联盟的章程,在四平微信公众号下设立专门的版块,组建“文明校园创建示范微信群”,形成线上线下活动。17所学校将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召集联络人开展例会,形成各学校在教学资源、场地等需求上的供需对接,打通校园之间的围墙,实现开放共享。

面向社区:学习型社区如何打造?

走在四平路街道上,随处可见画满了非遗传统画像的电表箱、电话亭,街角处是摆放着民俗雕塑的儿童休憩场。抚顺路363弄、本溪路141弄小区居民的楼道里,手绘的门牌号、墙面装饰、绿植画等处处透着巧妙的设计感,这些“微改造”和艺术装置,都出自于同济大学学生和四平居民之手。

学习型城市和教育型城市不同,教育型城市关注的是儿童及青少年为有限对象,而学习型城市要为各个年龄者提供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机会,尤其强调打开学校围墙面向社区普通居民。在这种城市中,市民的学习与其生活的环境相连接,以社区为活动的焦点;城市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把原本支离破碎的教育和培训行动联系起来,使文化与人的生活产生关联。

致力于形成家庭、校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文明校园格局,联盟中的“老大哥”同济大学一直与四平路街道合作紧密。截止目前,四平路街道已经与同济25个部门和院系共建合作了105个项目。其中,街道与同济法学院开设的社区“法律咨询信箱”、环同济科技园区职工书屋、青年创业孵化平台、同济四平妇女之家等,都为社区增添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四平空间创生”行动第一季、第二季活动,让同济大学不同领域的设计师、艺术家和同济大学师生们走进社区的角角落落,了解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意向和需求,与居民一起设计制作,使街区的围墙、座椅、报栏、窨井盖、垃圾房、街头雕塑、绿化小景等几十处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创变。抚顺路363弄、本溪路141弄“楼道微改造”等公共空间优化项目,“我们的百草园”、“363芳园”、“360艺术装置”等项目,在提升老旧社区外观和功能的同时,通过自治的方式让居民更有获得感。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叶海忠认为,要打造学习型的城市,需要教育系统内外相互开放,不仅开放课程、人员、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利用,还要引导教育系统与外部社会系统相互开放,整合社会各类学习资源,而打破学校围墙的做法,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