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小忿,就大谋

来源:知识窗 发布时间:2016-07-12 阅读量:0

苏轼在《留侯论》中评价张良说:“忍小忿而就大谋。”意思是张良在小事上能忍,而得以做出天大的成就。而这“忍小忿”,指的就是张良得太公兵书那件事儿。

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刺杀秦始皇失败之后,张良便隐姓埋名,四处逃窜,后来逃到了距离博浪沙数百里之遥濒临东海的下邳(今江苏睢宁),终于因秦始皇西归咸阳而逃脱了追捕。

张良见风声没那么紧了,便放胆出来闲逛。一天,他在一座桥上欣赏风景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慢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上桥。走到张良身边,碰巧掉落了一只鞋子。老翁看了张良一眼说:“孩子,你帮我把鞋子捡来。”张良一听,不由怒火中烧,你我素昧平生,为何叫我捡鞋?他真想冲上去,甩这个老家伙一耳光。可是,他见老翁身着毛布,手持竹杖,差不多有七八十岁的高龄,想必因为体力衰弱,步履艰难,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所以,他忍住愤怒,捡起鞋子,递给了老翁。谁知,老翁把脚一伸,又说:“你帮我穿上吧。”张良这叫一个气呀。但俗话说,忍得一时之气,解得百日之忧,何苦自寻烦恼?因此,他又忍了,好人做到底吧,他单膝跪地,帮老翁把鞋子穿上。老翁见张良给自己把鞋子穿上了,拈须一笑,扬长而去。

这情形也太奇怪了!张良不免诧异起来,便远远地跟在老翁身后,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他跟着老翁走了一里多路,老人早已发现,转过身来,等张良近身以后,他微笑着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的拂晓时分,你在这儿等我。”张良毕竟是个聪明人,他已猜到老翁有些来历,赶紧说好。

五日已到,张良遵照约定早早起来,草草洗漱完,就赶往预约地点。不想,当他赶到时,老翁早已端坐在那,等待多时。老翁见他迟到,发怒道:“小子同老人家约会,本该早到,为何这时才来?你今天先回去,过五日再来吧。”张良不敢争辩,乖乖回去。

五日后,张良不敢贪睡,鸡叫便起,到那一看,老翁又先到了,张良只得又扫兴而归。再过五日,张良根本就没打算睡觉,刚过黄昏,便披星戴月而往。这次,老翁终于没有到。张良静候一阵,老翁才策杖而来。老翁见张良早到,大喜,连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接着,老翁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塞给张良,说:“你若读好了此书,将来保你成为帝王师。”说完,转身离去。

张良回到住处,就灯一看,惊喜交集,你知道老翁给他的什么吗,对了,就是那本失传许久的《太公兵书》,乃是姜子牙文韬武略一生的智慧结晶。

张良之所以能得到老翁所传兵书,关键在于他能忍,一忍、再忍、三忍,大事谨慎,小节不拘,退一步海阔天空,终于得到了老翁的信任和赏识。后来,张良就凭着这本《太公兵书》,辅佐刘邦成就了千秋帝业。所以,张良是怎样炼成帝王师的?就一个字,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