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如何服用才安全有效

作者:王红蕊 来源:中华养生保健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赖中药的疗效,中药的服用也颇为讲究,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得好:“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下面就讲解一下中药怎么服用才最有效、最正规、最安全。

服药时间及多少: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分两到三次服。病情急重者,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挫病势。

时间上分为: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治疗肠道疾病,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服用中药也有温度要求:中医将外感风寒、寒邪犯胃引起的疾病归人寒证,要热服药汁,才能达到趋赶风寒、健脾温中的目的。而用寒凉药治热性病证,如肺炎、支气管炎、风热感冒等疾病出现的口干、舌红、便秘等,宜凉服或冷服。对于一般的汤剂,如调理滋补类中药,温服即可。

在吃中药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药物的发挥,有一些饮食禁忌,也是需要了解的。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破气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它们的补益作用。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时要忌食生冷。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影响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忌食腥膻之物。

中药疗效好,掌握正确服药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