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慎防掉下巴

作者:孟昭群 来源:中华养生保健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60多岁的吴大爷感觉鼻腔发痒,便不由自主地用力打了个喷嚏,可不知为什么嘴巴竟然合不拢了,他试着动动嘴巴,想把下巴扶正,可嘴巴一动脸就疼得受不了,唾液还一直从嘴角流出,没办法,他不得不到医院口腔科诊治。经医生检查诊断,断定吴大爷这种情况是凶为打喷嚏时嘴巴张得过大,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掉下巴”,随后,医生为其做了复位,下巴就可以正常活动了。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不仅是打喷嚏易导致掉下巴,有时在打哈欠或一阵哈哈大笑之后,也容易掉下巴。其实,下巴就是个关节,跟手上的关节、脚上的关节、踝关节、膝关节没有本质的区别:简单地说就像螺母和螺帽的关系一样,是匹配的。但它被过度使用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因此在打喷嚏、打哈欠或者是大笑的时候应有一定限度,如果超出它的活动范围,就会出现脱位。成人正常的张嘴大概是3个拇指的宽度,如果突然张嘴过大,颞下颌关节就会脱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时,嘴合不拢,也张不开,呈口半张不能闭合的开口状态。咬牙时上、下前牙间有缝,后牙不能接触,不能咀嚼、进食、吞咽。下巴向下垂,而且直流口水,说起话来也支支吾吾地言语含糊不清。如双侧关节同时脱位,下颌骨向前移位,两颊变平脸形明显变长,关节附近疼痛或肿胀,耳屏前凹陷明显,在颧弓下方可触及移位的髁突。如单侧关节脱位,面部不对称,颊部及牙齿的中线偏向未脱位的一侧。这就是掉下巴的典型症状。这种症状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这是冈为老年人下颌关节不稳,关节韧带松弛,肌张力降低。而且只要出现过一次,以后再脱位的概率就大得多,所以一般医生会给初犯的病人讲明详细的预防措施。

鉴于以上情况,医生建议大家对关节的使用要保守,不要长期、尤其是突然猛烈的将嘴张得特别大,也不建议大家吃特别硬的东西,特别是吃苹果时,别想着一次性咬特别大的一口,这样是有危险的。另外,很多人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只用左边或者右边牙齿咀嚼,专业名词叫“偏侧咀嚼”:颞下颌关节跟其他关节稍微有点不同,就是两个关节最终是在一个骨头上,如果只使用一边进行咀嚼,不仅会出现更快地衰老,也容易出现掉下巴的问题。

“掉下巴”后应及时复位,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口腔科寻求正规的复位治疗,不可盲目地白行复位。复位前,应让患者作好思想准备,精神不宜紧张,肌肉要放松,必要时,复位前可给镇静剂。复位时,让病人坐在手术椅或靠背椅上,固定头部,操作者站在病人前面,拇指裹上纱布伸人病人口内并置于下颌磨牙(俗称大牙)的上面,其余四指握住下颌骨(下巴)体部,拇指逐渐用力压下颌骨向下,在拇指下压的同时其余四指同时用力将颏部(下巴部位)缓慢向前旋转向后推下颌骨至关节凹内,这时往往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跳声。

关节复位后为使受伤之韧带和关节囊得以修复并防止慢性脱位,复位后应限制下颌活动。根据病情,有的病人面部还需应用颅颌绷带固定以限制下颌的开口度不超过1厘米,同时将下颌制动2~3周。习惯性脱位者复位后应在关节囊前部注射硬化剂使其产生疤痕,限制下颌运动,以防下颌关节反复发生脱位(此法应在医院进行)。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掉下巴的发生,多加注意保护颞下颌关节,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于激动,避免冲动鲁莽的行为,在大笑、咬食物等时,不要过大张口,不要吃太硬或太韧的食物,避免增加关节压力,如:煮老的肉、生萝卜、硬的糖果、冰块等。习惯性掉下巴的人,一定要注意保健,平时要限制大张口的动作,张口度要限制在自己手指的两横指以内;避免进食大块硬食,在打哈欠、大笑、打喷嚏等时,主动及时用手托住下颌,以避免过度运动而造成脱位;在进行一些需要大张口才能配合的医疗操作时,一定要事先向主治医生说明自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