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来门诊调血压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一天内测量几次血压,每次数值都不一样?这种波动到底是好是坏?事实上,血压的波动是必然现象,只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恰恰反映了你的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良好。如果波动幅度过小,反而是不好的预兆。
一天血压有双峰和双谷。通过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我们会发现,正常人的24小时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现象,即上午6~10时上升,午后2~3时下降,下午4~6时又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凌晨2~3时到达最低谷值,医学上形象地称之为“勺型血压”。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正是适应了机体活动的变化,可有效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
需要提醒的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绝对是坏事儿,它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以及猝死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58%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的患者中,有84%的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清晨血压高更危险。凌晨时分,身体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开始“换班”,心脏跳动增快、收缩增强,血压也随之升高。与一天中的其他时间相比,早上6时~12时,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高出40%,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度高出29%,各种类型中风发生的危险度高出49%。也正因如此,很多学者建议将清晨高血压列入心脑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建议高血压病人注意定期监测清晨血压,尤其是正在吃降压药的患者,晨起时药物的作用也最弱,这时的血压能反映药物的疗效是否覆盖到清晨。清晨测血压应该在吃药之前测。
换季时分不能偷懒。换季时,受气候变化影响,血压特别容易出现波动,秋冬季尤其是个艰难的关口,不少平时血压平稳的患者,也不得不老往医院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换季时分一定不能偷懒,平稳度过需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定期监测血压的好习惯。单凭感觉是无法判断血压高低的,因为血压过高、过低都会有头晕、头痛等不适,而且有些高血压没有症状。
2.注意保暖。天气寒冷,全身血管收缩,加上活动减少,血压‘自然上升,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
3.限盐、运动是根本。清淡饮食、坚持锻炼是高血压患者需终身坚持的法宝,建议一家3口每个月的食盐总量最好不超过500克,每周坚持3 - 5次运动。
4.及时去医院。如果在换季时,血糖波动较大,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种类、用量或用法。
5.一过性血压增高莫惊慌。常有病人因血压突然增高半夜来到急诊。其实,这往往可能是突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刺激,如突然受惊吓、过度劳累、连续熬夜、愤怒、特别紧张,或者喝了浓茶、浓咖啡、酒精等,以及身体有其他不适如感冒突然加重、发高烧等。
所以,大家应该从饮食、运动、晒太阳等多方面人手,打响养骨保卫战。首先,饮食中要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牛奶、鱼、虾、海带、鸡蛋、豆类等均可摄入。其次,平均每天晒太阳20分钟,光照时间段以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为最佳。最后,骨骼也是“用进废退”,所以应长时间坚持规律运动,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以延缓骨量丢失。
除了养骨,40岁以上的中年人还应适时进行骨密度检测,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
腰酸背痛是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如果出现背痛、驼背、身高缩短等症状,那可能已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了。一般来说,40岁以后的女性,以及出现腰酸背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的老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补充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