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及其他因素影响,我国已成为房颤的第一患病大国,发病人数达1000万以上。房颤会使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
传统治疗房颤药物奎尼丁、胺碘酮等具有种种毒副作用,致使医生和患者在选择用药时面对着重重困境,直到循证医学研究发现通络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房颤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才为广大房颤患者找到了完美的治疗方案,其治疗优势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并被收入了房颤治疗的专家共识。
传统治疗房颤药物的毒副作用
传统房颤治疗药物都有一定的致心律失常的毒副作用,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曾经对房颤治疗进行过一次大型研究,结果发现:胺碘酮、索他洛尔、心律平等主流房颤治疗药物都可以让患者新发心血管病的风险升高20%~30%。
比如临床上最常用的心律平,往往会在治疗房颤的同时引起室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复杂心律失常。将近一半房颤患者都在服用胺碘酮,却很少有人了解胺碘酮不仅可导致严重的肺毒性,以及厌食、皮疹、呕吐、便秘等多器官不良反应,还会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率。另外,治疗房颤的常用药物决奈达隆则被发现会增加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心衰、卒中和死亡风险,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建议严格限制使用。
传统西药治疗房颤的两大困境
困境一: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兼顾
房颤治疗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与引起毒副作用的剂量非常接近,也就是说,能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剂量与出现副作用的用药剂量非常接近,用量不足时控制不住房颤,用足量了就会出现副作用,很难控制。因此,无论医生制定用药量时多么小心谨慎,也难免会引发各种毒副反应,无法兼顾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困境二:患者依从性差,自行改药、停药
房颤的用药非常复杂,有时需要频繁地调整药物种类,结果导致患者依从性很差,如果用药一段时间后仍有房颤症状,就得逐步增加剂量,如果增加剂量后治疗仍没有明显改善,再考虑联合用药。如此频繁地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很难让那些没有住院的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有的房颤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感觉没有明显改善,于是自行加大剂量,或干脆停药,结果导致更为严重的毒副作用,或因房颤而引发脑梗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
循证医学为房颤选好药
循证医学是国际公认最科学、公正、客观的药物评价依据。2008年,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完成。该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国内其他10家三甲医院,共收入了3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在18岁到75岁之间,每个月都至少发作2次房颤。患者分成三组,一组使用心律平,一组使用参松养心胶囊,另一组是心律平+参松养心胶囊。
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房颤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心悸、头晕等症状也有了明显的缓解。而在安全性方面,心律平组和心律平+参松养心胶囊组均有数名患者发生头晕、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而参松养心胶囊组的一百多例患者中没有任何一例出现明显心脏不良反应,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与心律平相当,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参松养心治疗房颤进入专家共识
参松养心胶囊之所以能够在治疗房颤的同时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其独特的组方配伍有很大关系。参松养心胶囊主要由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作用。通过荣养气络,调节心脏传导系统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和多离子通道,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这种整合调节既可以起到治疗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的效果,又避免了传统西药致心律失常的毒副作用。
参松养心在房颤治疗中表现出的明显优势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同,并列入了相关的专家共识。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在发布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中指出:对于阵发性房颤人群来说,“可单独使用中药如参松养心胶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黄德嘉教授对此表示:参松养心胶囊用现代的医学研究方法做了很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我们国家发掘中医药宝库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今后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像青蒿素一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