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心血管事件链中的心律失常

作者:夏莉莉 来源:中华养生保健 发布时间:2017-02-16 阅读量:0

心律失常是一种十分常见、类型多种多样、发病机制复杂、极具危险性的心血管疾病。传统的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因严重的毒副作用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因此近年来,医学界将目光转向了具有整合调节作用的中药,尤其是通络中药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

心律失常分型众多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这些都属于心律失常的范畴。由于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就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心跳快了是心动过速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正常心脏频率在60~100次/分,如果成人在正常状态每分钟心律超过100次,就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

心跳慢了是心动过缓如果心跳慢至60次/分以下,就属于心动过缓,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窦缓也可以出现在健康人身上,比如运动员和体力活动较多的人他们心跳一般比较慢,不过一般不低于50次/分。

心跳时快时慢是病窦综合征临床中有不少患者的心跳表现为时快时慢,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这是因为心脏起搏点——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水肿、炎症、缺血、纤维化等病变,妨碍了窦房结发放冲动的性能,使心脏搏动发生障碍,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交替出现。心动过缓时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头晕、黑矇、乏力,甚至晕厥,心动过速时表现为心悸、心绞痛。

心跳有停顿是传导阻滞或早搏有些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表现为,突然胸口“咯噔”一下,好像心跳停顿了一下似的。这种情况意味着两种可能,一种是传导阻滞,一种是早搏。其中传导阻滞是指心跳冲动不能沿着正常路径传导了,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可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传导阻滞的患者心率往往在40次/分以下,伴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早搏则是心跳没有遵循正常规律的跳动,某一次心跳节律提前了,提前跳动之后出现一个较长的间歇,频繁的早搏,会引起心慌气短、胸闷疲乏,加重原有心脏疾患。

心跳乱了是房颤有些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心律失常表现为没有规律的乱跳,同时有心慌、气短、头晕等症状,这是房颤的表现。房颤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导致心房各部门肌纤维发生极不协调的乱颤。房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律失常,可引发脑卒中,所以必须及时治疗。

心律失常有四大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错综复杂,现代研究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即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异常,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紊乱以及心肌供血不足。这几种发病机理之间可以相互影响,患者发病初期可能只出现其中一或二种,时间一长,就会四种同时出现,最终引发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复杂性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我们的心脏连接着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这两种自主神经可以控制窦房结,控制心律。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心跳的产生部位,可发出有规律的起搏电流,然后经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等心脏传导组织把起搏电流传导到各处心肌,心肌在起搏电流的刺激下开始有规律的收缩或舒张,就形成了正常心跳。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控制下,窦房结发出起搏电流的频率可以发生改变。比如安静状态下,迷走神经起主导作用,会使窦房结产生心跳的频率降低,心率减慢;激烈运动时,交感神经起主导作用,使窦房结发出起搏电流的频率增高,心率变快。自主神经不受人们主观意识的控制,但是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嗜好或悲伤、愤恨、惊吓等突发情绪刺激的影响下,会出现异常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起搏传导系统功能异常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室内末梢传导纤维网组成,其中窦房结发出起搏电流,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室内末梢传导纤维网等将起搏电流传播到每一块心肌,心肌受到起搏电流刺激后就会发生短时间的收缩,然后恢复舒张,这就形成了正常的心跳。当起搏传导系统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时,都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比如窦房结发出的起搏电流减弱,或者部分传导系统不能正常传导起搏电流,这都会使部分甚至是全部心肌收不到起搏电流,心跳不能正常发生,引发窦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我们的心肌细胞需要不断地进行离子交换,使心肌细胞内外离子保持特定比例,才能保证心脏的正常舒缩运动。因此,在心肌细胞的表面形成了许多离子通道,每个离子通道可以让特定的一种或几种离子通过。当离子通道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离子无法正常通过,就会导致心肌细胞内外离子的比例失衡,心肌就无法协调地进行舒缩运动,引发心律失常。

心肌供血不足 心脏作为向全身供应血液的核心器官,更需要能量的供给,它对血液的需求远远超过其他器官,即使是轻微的心肌供血不足,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临床研究发现,引发心律失常的前三个发病机制大都是在心肌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心肌供血不足可以说是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变。

“调律”中药入选指南

传统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有着严重的毒副作用,很多药物剂量小了不起作用,剂量大了又会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因此医学界把目光转向了中医中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具有独特的整合“调”治心律失常优势,取得了快慢兼治的临床疗效,既可以调节心脏多离子通道,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又可改善心脏传导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一个药物可有效阻断引发心律失常的四大发病机制,避免了其他药物单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心率缓慢和传导阻滞的弊端,而且对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空白的窦缓伴室性早搏、心衰伴室性早搏等复杂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显著。经5项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疗效优于美西律;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有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提高缓慢心率7.15次/分;有效治疗心衰伴室早,减少室早发生,改善心功能;有效治疗窦缓伴室早,减少室早频次,同时提高缓慢心率。

由于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表现出良好的“快慢兼治,整合调节”作用,因此人选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组织编写的《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同时,参松养心胶囊还因为对房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良好疗效分别入选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受到了该领域专家、学者、临床医生的一致好评,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