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绿
摘 要:面对当下中国加速崛起引发的国际体系深度变革和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历史趋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运而生。当前,学界有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它不仅需要从外交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解读,更应当从外交理论和外交哲学层面加以探究。本文介绍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成背景,试图从学理意义上论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前外交实践的探索,从政策理念、价值理念和哲学理念三个层面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创新,包括合作共赢新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和谐世界和命运共同体。最后,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开辟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完全不同的大国发展新道路,而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大国外交中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
中图分类号:D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12(2015)06-0075-86
今天的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巨变。在信息化革命迅猛发展和国际体系深度调整的当下,世界各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遭遇全球性危机和风险社会的严峻挑战。历史潮流,浩荡向前;世界发展,一日千里。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或曰中国的崛起已近在眼前,而且是当今世界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和最为重大的全球性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和时代呼唤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犹如一轮红日,已从理论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当前,学界有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它不仅需要围绕外交政策的解读和外交实践的描述展开,更应当从外交理论层面和外交哲学层面加以深入思考,认真探究。笔者在文中将简要论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成背景,重点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与思想创新,试图从宏观上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的理论框架,并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分析,对中国外交实践探索的思想理论成果作出学理意义上的阐释。最后,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开辟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完全不同的大国发展新道路,它不仅具有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维护世界和平,开辟人类发展新未来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成背景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没有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处时代之特征的综合把握和深刻认识,就不会有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外交实践,更不会有正确反映这一实践的思想理论。当前,全球化加速发展与反全球化运动的勃兴催生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新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深度调整和加速重构中日渐形成。在此背景下,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探寻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势时便会发现,中国面对以下三大紧要而迫切的时代课题:一是如何夯实未来发展的周边根基;二是如何运筹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的权势转移;三是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考量中国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凡此种种,归结为一点就是在中国崛起的恢宏历史进程中能否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能否跳出“修昔底德陷阱”,能否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最终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此时代发展的紧要关口,回顾国际关系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或时代精神。大英帝国统治下的所谓“英国治下的和平”信奉的是自由贸易和强权政治,到美国统治下的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遵循的则是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今天,到底什么是当下的时代特征或时代精神?答案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面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特征或时代精神,面对当今中国加快崛起引发的大国博弈,中国外交对大国发展新道路的开辟不仅需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更应该思考如何建构中国自己的大国外交新理论,顺应当今时代新潮流,指导中国外交实践的未来。在此背景之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运而生,恰逢其时。2013年6月2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上的演讲正式提出,“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经过一年多的大国外交实践检验和理论探索之后,2014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提出顺应了中国崛起于全球化迅猛发展之中的历史大势,是中国深度融人国际社会和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甚至引领世界潮流,开辟世界历史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时代任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根本特征是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战略目标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未来使命是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源于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对外交往历史,近现代中国人民反抗殖民侵略和霸权主义的优良革命传统,是全球化时代和平发展历史潮流和时代特征的现实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和民族复兴的实践指南。因此,研究和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深刻阐明其理论的独特内涵,具体而言就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理念。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源流和根基,党的领导是这一理论得以坚持和执行的政治保障和领导力量,社会主义是这一理论的底色和基石,和平发展道路是这一理论的路径和愿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上述四个维度,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内涵。
(一)历史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在历时长达2000多年的对外交往中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最为古老的经典《尚书》即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思想,主张人民友好相处,国家和平往来。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儒家的“和而不同”,道家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还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无不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酷爱和平,友好往来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对和平、和睦、和谐的不懈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流淌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并深刻总结出“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国世代相传。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
近现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上百年的侵略和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征服战争。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更加憎恶战争、反对战争,同时也更加珍视和维护和平。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的外交实践中,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总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滥觞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崇尚和谐的历史文化传统,反映了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优良革命传统。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的近现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尤其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历史地形成了当前中国的政党政治现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当前中国最为显著的政党政治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党深入研究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当今时代潮流,再次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调中国决不会走历史上大国依靠侵略和扩张实现崛起的老路,而是坚定致力于探索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路。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的国际部分——《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强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世情、国情、党情和国防、内政、外交的实际状况,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期盼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就中国未来的发展作出的庄严承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领导力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显著的理论内涵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应有之义、必然要求和根本目标。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制度基础,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为中国特色大国道路提供了思想源流、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之一就是和平属性。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为核心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政策,即“和平原则”。邓小平指出:“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和平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历来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而且不允许干涉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制度选择和发展模式,坚持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输出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模式。
总而言之,中国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是基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为核心的理论特征。
(四)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原则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外交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基础,是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反映和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2005年12月22日和2011年9月6日,中国政府先后两次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也有其特定的思想内涵,主要阐发了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寻求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和平发展道路的要义,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既是中国长期奉行的基本对外政策和方针,又是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和核心理念。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不允许帝国主义势力干涉中国外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二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历史和现实中被证明是处理国际关系行之有效的国际法法理基础和必须遵循的实践准则,代表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反映了人类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追求公平正义的世界大义。三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所走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亦即中国几代领导人所倡导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邓小平在《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一文中强调:“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因而,我们所构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同时也造福于全人类。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创新
(一)政策理念层面:合作共赢新理念
面对当前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这一历史大背景,中国外交超越传统,自我革新,奋发有为,适时提出了创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上升为中国外交政策新理念,表现为中国外交新思想的实践探索节点如下:一是在2013年3月,习近平首访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合作共赢的理念,倡导各国共同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二是在2014年6月,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正式强调合作共赢应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合作共赢是普遍适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而且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领域;三是在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将合作共赢提升为中国外交统摄全局的新理念,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四是在2015年4月,习近平在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再次呼吁弘扬万隆精神,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由此可见,合作共赢新理念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政策理念方面的思想突破和创新,必将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激烈的国际权势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正在致力于走出一条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新道路,重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如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迅速崛起,不仅撬动了亚太地缘政治板块的迁移,而且冲击着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的崛起招致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台,引起了日本的战略焦躁和不安。中美日等各大国之间的各种力量暗流涌动,频繁的交流和激烈的交锋明暗相加,虚实兼备。在大国竞争尤为激烈的当下,中美两国关系成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大国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症结有二:一是大国的权力转移或权势竞争;二是意识形态的巨大暗影。换言之,中美关系中的最为核心和最为敏感之处无疑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背影下的两个大国的权势角逐。针对中美等大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整体上也适用于发展同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关系。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变革传统国际关系1日秩序,打破崛起国和守成国冲突的历史宿命论,走出零和博弈的思维怪圈和“修昔底德陷阱”,开创全球化时代大国崛起的新道路和大国相处的新模式。
第二,如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周边外交关系?周边国家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根基,繁荣发展之依托。周边外交在中国宏大的外交布局和长远的战略擘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组成部分。就当前形势而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大战略辐射和利益驱动下,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开始有所缓和,企稳向好,但是从根本上看,中国的周边环境整体上依然形势严峻,不容乐观,这其中最为棘手的无疑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全面推进,这在东海和南海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不仅逐步加强与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盟国的政治和军事合作,而且在经济上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等机制和制度牵制中国。面对美日力量的布局和投射,中国在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同时,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筹融资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与之形成合作共赢、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总之,加快发展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周边外交关系不仅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反制衡,也是中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战略之策。
(二)价值理念层面:正确的义利观
人无义不信,国无义不立。大国之要,唯有重义轻利,方能义利兼得。在迈向世界强国的路途中,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牢固坚持和积极弘扬正确的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既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也体现了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准则;既是中国国际思想的理念创新,也是中国外交实践的指导原则。中国正在发展为全球性大国,提出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表明了中国将以何种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以什么样的理念和行动开展特色鲜明的大国外交。
正确的义利观不仅是中国外交传统和外交理念的重要体现,而且是中国外交价值观的道义力量和国际形象,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建设中越来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要求处理好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体现在其长期以来全力开展对外援助工作,在国际事务中为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致力于促进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今天,中国同非洲国家的深厚友谊就是在历史上双方相互支持,互帮互助,无私援助的友好交往中培育起来的,是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的生动体现。外交部长王毅曾深情地说道:“40多年前,5万多名中华儿女来到茫茫非洲草原,用汗水和生命筑成1 860多公里长的坦赞铁路。我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勒紧裤带帮助了一大批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提供了无私的支持。”中非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留下的许多重义轻利和舍利取义的故事至今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当前,我们特别要用正确的义利观指导和发展中国同周边国家,尤其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只有这种精神和行为才能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才是真正地将正确的义利观融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中,而这不仅仅有助于维护中国周边的安全和稳定,而且助推我大国的成长和崛起。
其次,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持国际公道,捍卫全球正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然而,战后70年的今天,一些国家不顾人类的良知和正义,依然在铁的事实面前否认侵略和扩张。如果忘记历史是一种罪恶,背叛历史即为十恶不赦。今天我们强调义利观就是要摈弃残存于某些国家和某些人头脑中的侵略他国、殖民掠夺、不劳而获的非正义价值观。同时,反对国际社会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所有国家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和公正化,维护世界的平等、公平和正义。
最后,树立正确义利观的核心是要处理好“义”“利”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而言,我们要处理好坚持和平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关系,要处理好自我发展与援助他国发展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增强自身国力与承担国际义务的关系。“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就是道德和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相得益彰的关系。因而,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而是要义利兼顾,义利双收。
总之,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既是合作共赢这一国际关系新理念和新实践的体现,也是中国外交在新时期重要的思想和实践创新;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和精神境界。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然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在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捍卫国际公平与正义,体现中华民族的大国心胸和大国气度,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
(三)哲学理念层面:和谐世界和命运共同体
构建和谐世界和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的哲学理念,新的世界观,新的思想愿景。这种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大同世界、和合文化、天下主义等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当代反映,而且勾画和描绘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性担当和理想使命。迈入二十一世纪后,人类面对以信息化为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日渐加快和后危机时代全球风险社会到来的新形势,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相互依存、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既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更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和谐世界在哲学层面上讲,是思想理念和自我追求上的应然状态,是人类在长期实践发展中认识论意义上的客观反映,也是世界历史道路的发展方向。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看,和谐世界的哲学理念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国与国的和谐等内容,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以和为贵、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文化传统,它的本质特征是古代的仁爱精神与和合思想,它的相处之道就是古代的和谐共生和中庸之道,它的理想志趣就是大同社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而言,和谐世界的哲学理念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世界观思想和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方法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发展理论。总之,和谐世界既有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追求,又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的理想,不仅为中国与世界相处指明了道路,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描绘未来。
在构建和谐世界的同时,中国政府又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新的哲学理念——命运共同体。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当前的指导思想和长远的追求目标,既是对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继承和超越,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哲学思想成果。命运共同体与和谐世界一脉相承,本质上都是中国外交的哲学世界观,是中国外交的精神理念和理想志趣。于2011年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最早提出,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5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习近平发表了《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演讲,阐释了命运共同体的四大内涵: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坚定地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随后,9月28日,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命运共同体”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的哲学理念。习近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论述,既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进取路径和发展愿景,又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哲学层面的思想深度和未来志向。建立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推动国际关系合作共赢新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对传统国际关系旧思维和旧理念的超越,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突出表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要构建的命运共同体以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基础,要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周边命运共同体包括中巴命运共同体、中哈命运共同体等国与国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对贯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发展同周边国家间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积极构建同各地区的命运共同体,比如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等,进而培育和建设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依据全球化时代的特征,根据全人类共同利益,应对全球性危机所作出的理性选择,体现了中国外交在世界观层面的哲学思想。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中,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坚持构建的和谐世界和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自身和人类未来走向,中国与世界各国如何相处做出的理论阐述和哲学思考,体现了古老中国在新的历史发展中维护世界和平,消除世界战争,促进世界和谐发展,建设美好世界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
结语
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大国的兴衰更替上演了一幕幕国际政治的悲喜剧。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当如何反省历史,吸取教训?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如何破解国强必霸的历史宿命论?
只要我们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为实践指南,牢牢坚持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与此同时,加快构筑强大的国防力量,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就能够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摆脱历史魔咒的桎梏,走出历史漩涡的泥沼,破解国强必霸的宿命论。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构建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对外交往历史,基于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和平发展的外交实践,是当代中国国家身份定位和自我认知的时代要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念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构建和谐世界和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平原则的体现,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的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全球化背景下时代认知的思想基础,有坚实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基础,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与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简言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创新;既有历史的教益又有未来的愿景。
总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大国发展新道路,破解了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的历史悖论和后危机时代世界发展的历史难题,反映了中国外交实践和思想理念的重大创新发展,回答了中国与世界之间如何相处的时代课题,指明了信息化时代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性路径和思想愿景。
(作者简介: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河西学院政法学院助理研究员,上海,200433)
收稿日期:2015年9月
(责任编辑:赵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