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当“管家”

作者:刘凌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老妈退休前是财会科长。这些年,她把那套经验运用到家务管理中来,后勤工作搞得风生水起,一家老小的生活井井有条,温馨和谐。她既当“领导”,又身先士卒,找门路、抗通胀、变活钱、促发展,她的“管理”模式不仅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同,还争相被社区中老年家庭主妇效仿。菜篮子抓出重彩

我们家一共五口人,收入勉强属于中等水平。老爸老妈的退休金虽有增加,但相对时下的高通胀实际上是“静止”的。女儿还在上大学,不挣钱,属于消费族。我在一家企业当主管,效益时好时差。我老婆工作不稳定,月收入几千元。老妈认为,要维持一家的稳定,首先要抓好“菜篮子工程”,抓出特色。而生活中最大的开支是买菜。

首先,老妈对菜金实行全民参与,公开透明。每个人视财力情况上交一个固定数(女儿免交),随物价变化作小幅调整。在我的协助下,老妈在电脑上弄了个表格,按月有进项和出项。每次采购回来,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据实填表,菜的品种、单价、金额一目了然。这样,我们这些很少与菜场、超市打交道的“大老爷们儿’’心里都有—本明白账。

其他每月固定的支出,如有线电视费、煤气费、物业费也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果月末有结余,老妈就放手潇洒一回,在外面餐馆大吃一顿。这样松紧有序,不至于月度有开支的红字。家庭成员间一旦出现问题能相互体谅、协商和包容,尤其是我老婆,在这方面与老妈没有发生过矛盾。

去年,老妈又想出一个既节省菜金又能扩大人脉的招,与在市郊的远房二姐走动起来,并在她家弄了一小块菜地,周末,全家人坐车去“打理”一番,住在城里的我们在小菜地上舒舒筋骨,两家人在一起唠唠家常。回城时,带回收获的新鲜蔬菜。两家欢喜,各得其所,这在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生活成本上涨的压力。多头出击搞创收

现在都市里不少家庭老少分开过,名日“自由不受拘束”,好赖听天由命,而老人在有足够的退休金保障而又相对节省的情况下,子女如果经济负担较重(如还房贷等),又疏于管理,往往生活上捉襟见肘。亲情是难以割舍的,子女反过来“啃老”,老人往往默认。老妈主张把子女“拢”在一起,变暗贴为明补,既集中财力,又能得到彼此的照应。

老妈的理财观是,与其被动避涨,不如主动出击,把现存的资产盘活,让能创收的人积极开源,一个大家庭的这盘棋才能活起来。我们几年前买的房比邻开发区汽车城,房子质量和装修挺不错,老妈动员我们回迁城中心,虽说挤了些,但能把新房整体租出去,使不动产生钱。另外,见我平常爱写作,老妈鼓励我搞创收,又能圆文学梦。老妈为我提供高配置的电脑,独享“书房”,群策群力提供写作素材。老爸的任务是积极养老,不生或少生病也是一种创收。

老妈一系列政策英明,从容“管家”,我们稳扎稳打,一家老小的日子过得平和充实,其乐融融。